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美國公司越來越多地將中國視為其供應鏈的高風險賭注——隨着公司尋求在其他地方運營,鄰國印度將受益。
在英國市場研究公司OnePoll調查的500名美國高管中,多達61%的人說,如果兩國能夠生產相同的材料,他們會選擇印度而不是中國,而56%的人更願意在未來五年內讓印度滿足他們的供應鏈需求、而不是中國。
調查顯示,59%的受訪者認為從中國采購材料“有一定風險”或“極具風險”,而印度的這一比例為39%。
至少有四分之一的受訪高管目前不從中國或印度進口商品。這項獨立的第三方調查是由India Index去年12月委托進行的。
“企業將印度視為長期投資戰略,而不是避免關稅的短期支點,”India Index首席執行官兼Vongel Group管理負責人Samir Kapadia在接受CNBC獨家采訪時表示。
在美國總統拜登和印度總理莫迪的推動下,美印關系升溫,拜登的“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政策旨在鼓勵美國公司在中國以外實現多元化,這也使印度成為一個有吸引力的選擇。
隨着莫迪6月對白宮的國事訪問,兩國關系進入了新的篇章,兩國簽署了國防、技術和供應鏈多元化等一系列大型合作協議。
Kapadia說:“美國和中國繼續處於僵局中。然而,美國和印度之間有不斷的迭代、溝通、對話和協議。”
最近,印度出現了一系列有關投資的公告。
本月早些時候,Maruti Suzuki宣布將投資42億美元在該國建立第二家工廠。越南電動汽車制造商VinFast也在1月份表示,計劃投資約20億美元在印度建立一家工廠。
風險猶存
盡管樂觀,美國公司仍對印度的供應鏈能力持謹慎態度。調查顯示,55%的受訪者認為,如果他們在印度設廠,質量保證是他們可能面臨的“中等風險”。交貨風險(48%)和知識產權盜竊(48%)也是美國公司在考慮印度市場時擔心的問題。
南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貿易和經濟研究負責人Amitendu Palit警告稱,其他希望將全部或部分供應鏈轉移到印度的公司可能無法複制蘋果在印度的快速發展。
Palit在接受CNBC采訪時表示:“蘋果所做的事情是許多其他公司無法迅速做到的。蘋果有能力比其他公司更快地創建一個生態系統,所以時間必須被考慮在內。”
Palit和Kapadia都認為,將供應鏈完全從中國轉移出去是不可能的。
“我認為中國永遠不會被排除在外,”Kapadia說,“現實情況是,中國將永遠是美國供應鏈戰略的基石。”
普華永道亞太和中國主席Raymund Chao表示,對中國的投資仍然強勁,中國仍然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選擇”。
越南是下一個最佳選擇?
與印度類似,在采取“中國 1”戰略時,越南也一直是投資者心目中的選擇。對越南市場的樂觀情緒導致去年外國直接投資較2022年激增14%以上。
根據LSEG的數據,去年1月至11月,越南獲得了290億美元的外國直接投資承諾。
但Kapadia指出,越南將無法取得印度所能取得的成就,他解釋說,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擁有“越南無法提供的非常龐大的客戶群”。
“企業做出這些決定不是為了成本套利。他們做出這些決定是為了節省成本和進入市場。如果把生產轉移到越南,你不會看到同樣的好處,”他補充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