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亞太)訊 周三(4月10日),評級機構惠譽(Fitch)將其對中國的評級展望下調至負面,理由是中國公共財政前景面臨的風險越來越大。
(截圖來源:路透社)
惠譽預測,到2024年,中國政府總赤字占GDP的比例將從2023年的5.8%升至7.1%。
惠譽將中國的發行人違約評級(IDR)維持在“A ”。
美國彭博社稱,惠譽評級將中國長期外債評級展望從“穩定”下調至“負面”,理由是中國公共財政前景面臨的風險越來越大。
(截圖來源:彭博社)
根據該評級機構周三的一份聲明,經濟不確定性的增加,以及中國努力從房地產市場驅動的增長模式轉變,“從評級的角度來看,已經侵蝕了財政緩衝”。
聲明指出:“未來幾年,財政政策越來越有可能在支持經濟增長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這可能使債務保持穩步上升的趨勢。或有負債風險可能也在上升,因為較低的名義增長加劇了管理全經濟高杠杆的挑戰。”
惠譽在聲明中表示,考慮到中國“龐大而多元化”的經濟,相對於其他國家的經濟增長前景“仍然穩固”,全球商品貿易的實力,強勁的外部融資,以及人民幣的儲備貨幣地位,中國的實際發行人違約評級被確認為A 。
中國最新回應
根據中國財政部官網4月10日最新發布的一份新聞稿,財政部有關負責同誌就惠譽下調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有關問題答記者問。
記者問:4月10日,惠譽國際信用評級公司發布報告,維持中國主權信用評級不變,但將評級展望由“穩定”調整為“負面”,請問財政部對此有何看法?
答:很遺憾看到惠譽調降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前期我們與惠譽評級團隊進行了大量深入溝通,報告也部分反映了中方的看法。但從結果看,惠譽主權信用評級方法論的指標體系,未能有效前瞻性反映財政政策“適度加力、提質增效”對推動經濟增長、進而穩定宏觀杠杆率的正面作用。
長期看,保持適度的赤字規模,用好寶貴的債務資金,有利於擴大內需,支持經濟增長,最終有利於維護良好的主權信用。中國政府一直堅持統籌兼顧支持經濟發展、防範財政風險和實現財政可持續等多重目標,根據形勢變化,統籌需要與可能,科學合理安排赤字規模,保持赤字率在合理水平。2024年赤字率按3%安排,整體看是適度、合理的,有利於經濟穩增長,也能較好控制政府負債率,為應對將來可能出現的風險挑戰預留政策空間。
回顧2023年,中國GDP增長5.2%,對世界經濟貢獻率超過30%,令人振奮。今年設定5%左右的預期目標,符合現實條件和發展需要,傳遞出高質量發展的決心和信心。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中國政府維護良好主權信用的能力和決心也沒有改變。
(截圖來源:中國財政部官網)
記者問:惠譽高度關注財政可持續性問題,從財政赤字、地方政府債務、融資平台債務等角度提出了風險上升的擔憂,請您介紹一下這方面的工作和考慮。
答:剛剛我談到,適當的財政赤字有利於發揮政府舉債融資積極作用,保持對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支撐。2024年安排全國財政赤字4.06萬億元,比上年年初預算增加1800億元,預計赤字率3%,與上年年初預算持平。這樣安排有利於保持必要支出強度,發揮財政逆周期調節作用,穩定和提振市場信心,也有利於統籌發展和安全,防範政府債務風險,為以後應對複雜困難局面留出空間。
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方面,近年來,財政部會同有關方面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把防風險、推動財政可持續發展擺在突出位置,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斷健全完善地方政府法定債務管理,積極穩妥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各有關部門、各級地方黨委和政府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更多更實舉措,取得了積極成效。
財政部在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空間內安排一定規模的再融資政府債券,支持地方特別是高風險地區化解融資平台隱性債務和清理政府拖欠企業賬款等,緩釋到期債務集中償還壓力,降低利息支出負擔。按照“省負總責,市縣盡全力化債”的原則,各地立足自身努力,統籌各類資源,制定化債方案,逐項明確具體措施。經過各方面協同努力,地方債務風險得到整體緩解。地方政府法定債務本息兌付有效保障,隱性債務規模逐步下降;政府拖欠企業賬款清償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地方融資平台數量有所減少。總的看,目前我國地方政府債務化解工作有序推進,風險總體可控。
下一步,財政部將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強化源頭治理,遠近結合、堵疏並舉、標本兼治,會同有關方面不斷加強地方政府法定債務管理,進一步推動一攬子化債方案落地見效,嚴格違規違法舉債問題監督問責,着力構建防範化解隱性債務風險長效機制,加快建立同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政府債務管理機制,在高質量發展中逐步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