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亞太)訊 彭博社報道,中國央行行長潘功勝暗示將制定新的政策工具包藍圖,這可能為中國多年來最大規模的政策改革打開大門,中國官員正試圖促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增長。
潘功勝周三(6月19日)在上海發表講話時,向市場釋出迄今為止最明確的信號,即央行可能開始在二級市場交易國債,這一轉變可能會改變央行向經濟注入資金和調節流動性的方式。
(來源:Bloomberg)
他還暗示了利率改革,表明央行將考慮使用單一短期利率來引導市場。這可能會降低十年前推出的現行1年期政策利率(中期借貸便利)的重要性。
他補充說,中國央行還正在考慮縮小市場利率波動的利率區間,以表明更明確的政策目標。
澳新銀行集團高級中國策略師邢兆鵬表示:“這明確表明未來幾年貨幣政策目標和工具將進行改革。”
他補充說,這將是自2014年以來“最大的改革”,當時央行推出了中期借貸便利(MLF)來向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輸送資金。他在報告指出,任何變化都需要時間,並對市場產生漸進的影響,並指出中國的利率體系需要更多地基於市場力量而不是由當局決定。
(來源:Bloomberg)
債券交易將為中國央行提供一種新工具,這種工具被認為比現有工具更能有效地管理流動性,因為它影響更廣泛的市場參與者。它還將增強中國央行幫助政府籌集資金以支持投資和其他支出以支持經濟的能力。
現在,中國地方政府的財政狀況變得越來越緊張,削弱了他們幫助受通貨緊縮和房地產市場低迷影響的經濟的能力,因此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采取這一措施。
過去十年,中國央行主要通過降低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來向經濟注入資金。隨着存款準備金率接近隱含的5%最低水平,政策制定者試圖保持充足的流動性以鼓勵貸款,央行有越來越多的理由尋找新的工具。
報道稱,中國央行上一次修改利率框架是在2019年,引入事實上的基準貸款利率,即貸款基礎利率,以使貸款利率更加市場化。
潘功勝沒有明確說明中國央行是否會推出新的短期利率,但他表示,一種允許銀行以其債券持有量為抵押進行借貸的日常工具,即七天期逆回購,已經“基本承擔了這一角色”。
國泰君安國際首席經濟學家Zhou Hao表示,將更靈活的利率優先於MLF,會使他們能夠更直接地影響短期市場利率。
他提到:“中國央行似乎專注於利用一系列操作工具來微調貨幣環境,同時避免給人留下激進寬松政策的印象,因為這可能會加劇通脹或金融穩定風險。”
潘功勝還表示,貨幣當局正在與財政部一起研究如何實施國債交易,並指出這將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他試圖打消央行正在實施大規模刺激措施的想法。
他續稱:“將國債買賣納入貨幣政策工具箱並不意味着我們會實行量化寬松政策。”
他指的是曾經非常規的央行購買國債來刺激經濟的政策,今年,中國領導層曾公開呼籲使用國債交易工具來調節流動性。隨着人們對中國人民銀行開始購買和出售國債的預期越來越高,領導層發表上述言論。
然而,關於如何操作以及何時開始的細節還很少。此外,數月以來的國債牛市也削弱了央行立即購買債券的必要性。出於對金融風險的擔憂,中國央行已多次對債券市場上漲發出警告。該行管理的一家報紙稱,如果對避險資產的需求繼續上升,中國貨幣當局可能會介入出售債券。
(來源:Bloomberg)
潘功勝指出,央行正密切關注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債券投資,因為持有大量中長期債券的金融機構可能面臨利率風險,這是央行對債券牛市感到不安的另一個跡象。他表示,央行應該從矽谷銀行倒閉中汲取教訓,及時糾正金融市場風險的累積。
許多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短期內不會實施量化寬松政策,因為利率仍然遠高於零,而且市場對政府債券的需求強勁。
紐約梅隆銀行駐香港亞太區高級策略師Wee Khoon Chong表示:“中國央行提出主權債券交易的討論令人鼓舞,無論是否量化寬松,中國央行的潛在參與都可能改善市場流動性。”
潘功勝指出,今年其他經濟體紛紛降息,貨幣政策放松空間較大。美元升值勢頭減弱,有利於人民幣匯率穩定,擴大中國貨幣政策空間。他還表示,一些銀行的貸款市場報價與他們向客戶提供的實際最優貸款利率存在很大偏差,這加劇了人們對未來幾個月貸款市場報價將下調的猜測。
他說,中國央行將努力提高此類報價的質量,以更好地反映貸款市場的利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