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亞太)訊 中國向非中國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發放5年多次入境旅遊的許可證,獲得香港外籍人士和外國商會的歡迎,稱此舉將有助於鞏固香港這個金融中心的門戶作用和國際地位。據悉,多達27萬成年永久居民將受益於新的旅行許可證。
香港《南華早報》報道,外籍人士和商會還表示,他們希望中國能擴大許可證的範圍,將持有外國護照的非永久性居民納入其中,以最大限度地發揮此舉吸引全球人才來港的效果。
(來源:SCMP)
此前,中國國家移民管理局周一宣布,自7月10日起,香港、澳門非中國籍永久性居民,不論國籍和職業,均可申領進入內地通行證。
多次入境許可證持有者在完成采集指紋等程序後,還可在口岸享受自助通關服務。
通行證持有者可以短期入境內地,例如投資、探親、旅遊、經商、參加研討會和交流。他們每次入境最多可停留90天,但不得工作、學習或從事新聞采訪活動。
目前,大多數非中國籍永久性居民需申請單獨簽證才能前往內地。 他們還必須使用內地口岸的人工通道,每次入境時采集指紋並填寫入境卡。
香港美國商會表示,商界“歡迎並讚賞”政府認識到加強香港與內地跨境人文溝通的重要性。
商會發言人稱:“這不僅將使在粵港澳大灣區有商業利益的香港外籍人士的旅行更加輕松便捷,而且還將強化香港作為國際企業投資和了解內地門戶的戰略價值。”
香港歐洲商會主席伊納基阿馬特(Inaki Amate)表示,他認為這項措施是對歐洲商會要求更多跨境便利的回應,並補充說這只是未來舉措的開始,旨在將香港重新定位為國際樞紐和通往內地的門戶。
該市德國商會主席約翰內斯·哈克(Johannes Hack)表示,這是朝着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但還需要進一步的改進,例如擴大覆蓋範圍。
哈克說道:“為了吸引新的外國商人來香港,該措施也需要擴大到非永久居民,因為這些人可以通過‘住在香港,在內地工作,通勤方式卻像在歐洲一樣’而受到吸引。”
商業巨頭Allan Zeman也讚同哈克的言論,他指出,外籍員工辦理通關手續的時間更長,而且進入內地還需要正式邀請函等額外文件。
“我們目前需要很多改變局面的舉措。這無疑是保持香港國際地位和優勢的明智之舉,”他說。
他還補充稱,未來當局應考慮將非中國籍非永久性香港居民納入香港更好地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措施中。
根據新版通行證,合資格居民可透過香港及澳門的中國旅行社提出申請。申請獲批後,通行證將於20個工作日內發出。
該局表示,申請費用為260港元,約合34美元,而在內地申請續辦或更換許可證則需支付230元人民幣,約合32美元。
中央政府表示,決定頒發通行證是為了進一步便利香港、澳門與內地人員往來,幫助兩地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這項在香港回歸27周年之際宣布的新政策“體現了國家對香港的關心和支持”。
李家超指出,很多非中國籍永久性居民在香港有着深厚的根基,而在香港工作的人則尤其熱衷於抓住國家快速發展的曆史機遇。他說:“我們堅信,香港公司的國際人才可以憑借此許可證享受期待已久的北向通關便利。”
李家超補充道,許可證上沒有國籍或職業限制也“充分凸顯了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地位,大大幫助香港保持國際化和多元化,從而為世界各地的企業和人才定居提供巨大的誘因”。
新的旅行許可是中國自2023年初以來給予香港的一系列更為寬松的簽證措施之一。
其他措施包括推出及擴大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出境簽注,將商務訪問在港逗留時間由7天延長至14天,以及為在港工作的外籍雇員推出多次入境“北上”簽證。
截至6月,約有27萬非華裔人士持有永久性居民身份證,但11歲以下的兒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