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貿易難題!繼鋼鐵、太陽能電池板後,中國這一行業也面臨產能過剩……
繁簡切換

FX168財經網>要聞>正文

又一貿易難題!繼鋼鐵、太陽能電池板後,中國這一行業也面臨產能過剩……

文 / Becky 來源:FX168

FX168財經報社(亞太)訊 在過去的十年里,中國石化行業經曆了戲劇性的擴張,隨着國內需求疲弱,供應的激增正轉化為廉價的出口,並引發西方的憤怒。

在國內需求疲軟的情況下,中國塑料供應的激增正面臨溢出的威脅,這對世界其他地區構成了新的貿易挑戰。

隨着生產商減產,該國龐大的石化行業部分部門的產能利用率只有一半。但隨着該行業仍在擴張,這種限制正變得越來越難以維持。

“這是繼鋼鐵、太陽能電池板之後,中國結構性失衡明顯溢出到全球市場的又一個例子,”榮鼎咨詢(Rhodium Group)駐紐約的研究美中關系和中國產業政策的副董事Charlie Vest表示。

過去十年間,工廠如雨後春筍般在中國東部沿海地區湧現,為滿足中國對塑料的需求以及幫助煉油商應對(因電動汽車的普及)預計的交通燃料需求下降。然而,龐大的產量和疫情後需求乏力意味着利潤空間微乎其微,但企業仍在繼續生產,希望保住市場份額。

就像從電池到綠色能源技術的困境一樣,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面臨着嚴重的工業過剩局面。

“中國化工行業的產能過剩似乎是一個被低估的風險,”牛津能源研究所中國能源研究項目主任Michael Meidan表示,“西方鋼鐵業低估了可能出現的產能過剩的數量和質量。”

目前,工廠以短暫停產和低開工率應對供應激增,但隨着產能繼續增加,石化高管和行業分析師表示,過剩將會增加——許多產品的充足將使中國成為一個重要的出口國,往往會導致供應過剩,並可能加劇現有的貿易緊張局勢。

中國的塑料熱潮改變了全球石化行業,民營企業和國有煉油企業在其他競爭對手放緩之際形成了一股主導力量。

“中國在2020年至2027年之間的大規模投資已經重塑了全球供應動態,導致亞洲結構性過剩和持續低或負利潤率,”伍德麥肯齊的主要石化分析師Kelly Cui如是說。該咨詢公司估計,盡管中國仍在增加產能,但全球近四分之一的乙烯產能面臨關閉的風險。

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數據,到2019年至2024年底,中國將建成足以將原油和天然氣轉化為乙烯和丙烯等產品——從塑料瓶到機械等一切產品的原料——的多個工廠,其銘牌產能現在相當於歐洲、日本和韓國的總和。

以丙烯為例,其產量增長最為顯著。小型專業工廠,如將天然氣轉化為丙烯的PDH(丙烯脫氫)裝置,已大量湧現。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數據,僅中國的PDH產能在2019年至2024年間翻了一番。

部分原因在於這些小型工廠不需要像大型煉油廠那樣獲得北京的批準。地方政府迅速看到利用廉價土地和財政優惠來促進就業和投資的機會。所有這些都旨在滿足對聚丙烯等塑料的需求,該塑料用於包裝、汽車零部件和電器。

然而,隨着供應增加,國內需求開始走軟。

現在的問題是,金融和市場份額的壓力也在累積。根據數據智能公司ICIS的分析師Joey Zhou說,在過去幾年里,PDH工廠通常以80-85%的產能運行。供應增加使它們的運行降至70%以下,去年有時甚至接近50%。然而,Zhou稱,預計在2024年至2025年間將有至少另外九個PDH工廠開始生產,這讓交易商們預期會有新的延遲、關閉,並且更多的海外銷售來應對過剩。

這種轉變可能會加劇與像鄰國如韓國的關系緊張,後者擁有自己龐大的煉油行業。隨着美國總統選舉臨近,這也將引發華盛頓和布魯塞爾方面對由政府推動的破壞性產能過剩的指責。

海關數據顯示,從今年3月起,中國已成為持續的聚丙烯淨出口國。這些貨物已經運往越南、泰國和孟加拉國等南亞和東南亞國家,甚至遠至巴西。

根據榮鼎咨詢的Vest說,中國已經是聚酯產品如PVC和PET的淨出口國,這些產品用於服裝或食品容器,並將這些產品運往尼日利亞、越南和印度等國,這再次創造或加劇貿易順差。

如果沒有國家鼓勵,比如推動生產商轉向高端產品而非低端產品,這一切都不太可能很快逆轉。

“中國的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想法,即如果他們足夠快,如果他們是行業的先行者,能夠長時間燒錢,那麼他們將成為奪得市場份額的幸存者。然後他們可以提高價格,”彭博行業研究亞洲化學分析師Vivien Zheng如是說,她認為PDH工廠不會進一步縮減產能。

“大多數新設施是在過去三到五年內安裝的,”她說,“它們希望經得起低周期的考驗。”

分享
掌握最新全球資訊,下載FX168財經APP

相關文章

48小時/周排行

最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