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文】酝酿十余年,中国退休推迟即将成为现实!以“慢跑”方式推进?

2024/08/12 17:51来源:FX168

FX168财经报社(亚太)讯 经过十多年的讨论,退休推迟这一话题即将成为现实,这将影响中国超过5亿的劳动者,因为中国正面临着人口迅速老龄化的问题。

退休年龄改革

上个月发布的五年改革蓝图中,包括了提高退休年龄的承诺。这份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指出,中国将根据“自愿、弹性”的原则逐步提高法定退休年龄。这是首次在关键政策文件中阐明了改革原则,令这一拖延已久的倡议即将落实的预期变得愈加强烈。

当前退休年龄及人口老龄化

目前,中国领取养老金的最低退休年龄为男性60岁,女性则根据职业不同在50至55岁之间,这在全球范围内处于较低水平。相比之下,美国男女的退休年龄均为62岁,而德国则为66岁。

自1951年以来,中国退休规则一直没有改变,但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1981年的67.9岁提高到2021年的78.2岁。

人口结构变化与老龄化挑战

与此同时,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人口结构变化。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从2000年的1.26亿增加到2023年的2.97亿,占总人口的比例翻了一番。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未来30年,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15至64岁)将减少约1.7亿,而65岁及以上的人口将激增至近3.8亿,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严重老龄化”社会。

进一步加剧这一局面的是中国出生率的下降。自2017年以来,新生儿数量连续下降,导致2022年人口出现缩减。2023年,中国的新生儿数量降至902万人的历史最低水平,印度超过中国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

养老基金的可持续性问题

老龄化和出生率下降这两个挑战深刻影响了经济,并加重了社会保障体系的负担。从2012年到2021年,老年人抚养比(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从12.7%上升到20.8%,这意味着2021年每100名劳动者需负担约21名老年人,反映了劳动年龄人口面临的越来越大的压力。

这引发了对中国养老金基金可持续性的担忧。多家研究机构估计,中国覆盖城市职工的基本养老金基金将在大约十年内耗尽。

延迟退休的必要性与挑战

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可行方案是推迟退休。学者们指出,推迟退休年龄不仅是减轻养老金压力的重要步骤,更重要的是扩大劳动参与率,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然而,延迟退休的顺利实施需要与产业、生育支持及医疗政策协调。专家指出,最终解决方案必须通过为家庭和个人提供全面支持,以及创造一个更好地适应新人口结构的社会环境,来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低出生率的挑战。

十年酝酿

自2013年中国政策制定者首次提出“逐步提高”退休年龄以来,改革进展缓慢。

早在2013年,中国决策者首次提出“逐步提高”退休年龄,但当局从未公布具体细节。2015年3月,时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延迟退休计划将在当年制定。“我们会先公布计划,但实施至少需要五年时间。”然而,直到2020年10月,延迟退休才被纳入中国“十四五”规划(2021-2025)的改革议程中。

一位接近人社部的人士告诉财新,加快改革实施的强调再次出现在2023年一次内部会议上。

改革推进缓慢部分反映了监管机构对可能影响就业市场的担忧。自疫情以来,中国的青年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尽管今年有所缓解,2023年6月16至24岁年龄段的失业率仍为13.2%。分析人士警告,延迟退休可能会削弱年轻人的就业机会。

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出生率下降,延迟退休变得越来越紧迫。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Tong Yufen教授指出,2012至2021年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从10.06亿下降到9.49亿,每年减少超过700万人。他表示,随着出生率的下降,“年轻老年人”群体将是未来应对劳动力短缺的重要力量。

专家呼吁尽快公布改革计划。一位专家表示,窗口期正在缩小,延迟退休改革越推迟,变革就越难进行。

“目前,计划的具体内容并不那么重要,”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现在重要的是尽快公布,以便公众有时间调整预期。”

三中全会的最新决议首次引入了“自愿、弹性”的原则。几位专家表示,这表明提高退休年龄即将发生。

循序渐进

关键在于设计一个既能解决当前养老金支付问题,又能尽量减少公众抵触情绪的改革方案。关注点在于变革的步伐和范围。

“循序渐进”的变革步伐已成为决策者的共识,并将成为未来计划的主要途径。

根据国际惯例,大多数国家每年将退休年龄延长一到两个月,直到达到65至67岁,男女退休年龄一致。自2012年1月起,德国计划在18年内将退休年龄从65岁提高到67岁,前12年每年延长一个月,后6年每年延长两个月,目标是到2030年达到67岁。美国也有类似的计划,将退休年龄从2021年的66岁逐步提高到2027年的67岁。

在中国,变革将是一个更为漫长的过程。如果每年将退休年龄延长两个月,男性达到65岁、女性达到65岁将分别需要至少30年和60年时间。

鉴于中国当前的人口年龄结构,每年延长两个月的步伐有些缓慢。另一位社会保障政策专家表示,如果有必要,可以考虑“慢跑”方式推进。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秘书长房连泉表示,改革步伐可能会更快。“推迟退休的步伐取决于政策实施的难度,”他说。

一些研究人员建议,延长每年三到四个月的退休年龄更能被广泛接受,并能缩短这一过程。

养老金改革与公平性问题

过去十年,不同职业群体的养老金待遇差异进一步拉大,增加了改革的复杂性。根据人社部的数据,2022年农村居民和非就业城市居民的月均养老金为204.7元,而企业退休人员为3148.6元,政府和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为6099.8元。

“延迟退休必须与其他养老金制度改革相协调,”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Nie Riming表示,“政策不应同时延迟退休并拉大养老金待遇差距,必须平衡不同群体的利益。”

房连泉表示,退休年龄改革涉及精算公平性和激励中立性原则,需要建立就业和养老金支付的激励兼容机制。中国现行养老金政策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提前退休的负面激励,因为长期缴费的边际收益在递减。

三中全会确立的“自愿”和“灵活”原则意味着个人可以自行决定何时退休。在达到最低退休年龄后,他们可以选择立即退休或延迟退休,并获得相应的养老金奖励和惩罚机制。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的类似安排,推迟退休每年可获得的平均奖励率在6%至8%之间。

房连泉表示,改革措施需要更好地奖励那些更长时间缴纳养老金的人。“政策设计的一个关键方面是找到激励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增加社保缴费并选择延迟退休的方法。”他说。

系统性举措:配套政策与老年就业支持

分析人士指出,延长劳动者的就业年限将需要更多为老年员工量身定制的支持性政策。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陆杰华表示,老年就业的系统性障碍依然存在,如就业保护不足、老年求职者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以及再就业老年人的培训不足等。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飙升,随着人口老龄化,年轻和老年求职者都面临更大的就业市场挑战。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员Li Changan指出,中国就业问题中还存在多种深层次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平均工资相对较低、收入分配差距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有限以及保护水平差异巨大。此外,还有工作时间过长和就业歧视等问题。

Li Changan表示,在当前背景下,就业公平性尤为重要。这要求消除各种形式的就业歧视,并消除对劳动力流动的不平等限制,包括基于户籍、性别、年龄、身体残疾、算法偏见和数字鸿沟等方面的限制。“有必要加强立法,加大对从事就业歧视的雇主的处罚力度,”他说。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毛宇飞表示,“延迟退休‘需要与产业政策协调一致。’”

生育支持与社会改革

延长中国劳动者的就业年限已成为应对老龄化问题的必然政策选择。然而,根本的解决方案在于解决老龄化和低出生率问题,缓解人口不平衡危机。提高出生率,为社会注入新鲜血液并培养新的劳动力量已成为重要的政策优先事项。

自2017年以来,中国的新生儿数量持续下降,导致2022年人口减少。三中全会的改革计划还承诺通过降低生育、养育和教育成本来建设一个“生育友好型社会”。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健表示,“生育友好型社会”应该将重点从生育扩展到支持整个育龄人口,特别是女性。他表示,创建这样的社会是一项集体任务,也是一个公共福利项目。

支持性生育政策和激励措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自2021年以来,各种策略已被用来帮助家庭应对养育子女的成本。这些策略包括为多子女家庭提供优惠住房政策、发展托儿机构、提供父母假期并增加个人所得税扣除。此外,根据财新基于公开信息的计算,超过30个地区已经出台了生育补贴政策。

随着养育子女成本的不断上升,生育已不再仅仅是个人选择。一位分析人士表示,政府在鼓励生育和支持育儿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创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是一项全面的社会工作。

北京大学的陆杰华表示,“生育友好型社会取决于整个社会环境。它不仅涉及到照护、教育和生育,还涉及到就业和医疗保险,涵盖了整个生命周期。”

编辑:Bec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