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亞太)訊 中國地方金融“清理”開啟國有企業新篇章,中國首次批準兩家國有企業發行總額5000億元人民幣,約合685億美元的債券,用於穩定經濟和擴大投資。這將取代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解決其規避政府借貸法律限制的金融風險。
彭博社報道,自從中國在全球金融危機最嚴重時期釋放大規模信貸浪潮以刺激國內經濟以來,政策制定者一直在應對這股浪潮所依賴的結構——所謂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LGFV)所帶來的風險。現在,經濟學家們認為“中央政府融資平台”可能會取代部分此類活動,並受到國家當局的更大監督。
龍洲經訊駐香港中國研究部副主任克里斯托弗·貝多爾(Christopher Beddor)表示:“中央政府正承擔更大的財政職責來支持經濟增長,而地方官員則負責管理債務負擔,而中國政府融資平台是這一整體轉變的一部分。”
經濟學家認為,這一變化來之不易。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能夠有效規避政府借貸的法律限制,並將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和房地產開發,其規模足以支撐整體經濟增長。但它們缺乏透明度,投資回報率相對較低,這意味着它們對整個金融體系構成了威脅。
多年來,中國一直在努力解決這問題。2023年11月,政府公布一項10萬億元人民幣的計劃,支持地方政府將“隱性”債務(主要來自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轉換為賬面債務。此舉旨在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釋放資金用於其他優先事項,但這遠遠低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的60萬億元人民幣的隱性債務。
(來源:Bloomberg)
被選為潛在CGFV的兩家國有企業是中國國新控股公司和中國誠通控股集團。貝多爾表示,如果官方預算措施不足以保持經濟增長目標,它們明年可能會加大財政刺激力度。
他說:“中國政策制定者可以利用中央國有企業增加借貸和支出,而不需要立法批準。”
惠譽博華聯席董事Wenyu Zhou表示,這兩家公司可以作為高層領導在本月初政治局會議上承諾的“非常規逆周期調整”的一種形式。領導層在那次會議上誓言要采取“更積極的財政政策”來提振經濟。這一額度對於這兩家公司來說是史無前例的,相當於今年特別主權債券配額的一半。
(來源:Bloomberg)
憑借政府的支持,誠通和國新融資成本低於地方政府融資平台。11月27日,這兩家公司以2.14%的利率發行5年期專項債券,比同期限最高評級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債券的收益率低12個基點。
它們的資產負債表更健康,也意味着它們比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有更大的借貸和投資空間,而且由於它們擁有市場和行業專長,它們的融資效率可能更高。由於這些公司的負責人由中央政府任命,因此與省、市、縣級的數千家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相比,中國更容易控制這些公司。
中信證券分析師Yang Fan在本月初報告中寫道:“這可能是協調中央國有企業增加杠杆以促進經濟增長的開始。”
他們表示,這些公司“有望在未來逐漸取代地方政府承擔宏觀投資職能”。
誠通集團和中國國新集團表示,債券募集資金將用於投資國家重大科技或戰略新興產業項目以及支持政府主導的“舊車換現金”計劃。
中信預計,它們將帶動總設備更新投資高達1萬億元,並拉動明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高達兩個百分點。 誠通集團成立於1992年,由多家國有物流企業合並而成;中國國新集團成立於2010年,負責推動國有企業重組。在全國98家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SASAC)下屬的中央企業中,僅有的兩家“國有資本經營公司”是誠通集團和中國國新集團。
這一地位為它們成長為經驗豐富的金融投資者創造了條件,這些投資者管理着龐大的基金、經紀公司和資產管理部門網絡。中國國新連續三年年利潤超過200億元人民幣,誠通表示,過去八年其利潤增長了9倍多。
目前尚不清楚是否會有更多國有企業承擔與誠通和國新類似的職能。澳新銀行集團高級策略師Zhaopeng Xing認為,這兩家公司作為政策平台發揮着“特殊作用”,其他公司不太可能加入其中。
即使有更多中央國企加入取代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計劃,潛在的挑戰依然存在——因為它們可能會承擔借款來資助公共項目的任務,而這些公共項目可能難以產生足夠的利潤來償還債務。
“最糟糕的情況可能與目前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債務互換的情況基本類似,”貝多爾表示。“這是一種下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