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亞太)訊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周五(1月17日)發布的數據,盡管出生人數略有增加,但中國人口連續第三年下降,這反映出經濟面臨的長期風險。
2024年,中國總人口減少超過139萬人,降至14.08億人,較2023年的14.09億人有所減少。
與此同時,約有954萬嬰兒出生,比前一年多52萬。出生率也從2023年的每千人6.39人上升至每千人6.77人。這個增長部分可能與人們認為龍年是適合生育的吉祥年份有關。然而,2024年的出生人數仍為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第二低。
而死亡人數則為1093萬人,較2023年的1110萬人有所下降。死亡人數超過微弱增長的出生人數,專家警告這一趨勢將在未來幾年加劇。
這份周五發布的數據進一步加劇了外界的擔憂: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將面臨勞動力和消費人口減少的困境。與此同時,老齡化帶來的養老和退休福利支出上升,可能會給已經負債累累的地方政府帶來額外壓力。
“許多在三年疫情期間推遲生育的夫婦選擇在2024年生育——這是出生人數上升的主要原因,”獨立人口學家He Yafu表示,“但我估計2025年新生兒數量將會下降。”
人口學家表示,2023年婚姻數量上升了12.4%(許多婚姻是因疫情推遲的),是2024年出生人數回升的原因之一,但預計這一數字在2025年將再次下降。
人口逐年減少反映出中國政府在遏制出生率下降方面的困難,這一趨勢源於幾十年的計劃生育政策、不斷上升的育兒成本以及社會觀念的變化。自1960年代以來,新生兒數量一直在穩步下降,除了2016年政府放寬獨生子女政策時曾出現短暫上升。
與鄰國日本和韓國類似,大量中國人從農村遷移到城市,城市中的生育成本更高。高昂的育兒和教育成本、就業不確定性以及經濟放緩也使得許多年輕人不願結婚生子。
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也在加快,2024年,城市人口增加了1083萬人,總數達到9.433億人,而農村人口減少了1222萬人,降至4.6478億人。
人口學家表示,性別歧視和傳統期望女性承擔家務責任加劇了這一問題。
彭博行業研究預計,到2035年,中國人口將減少至13.6億,這一水平自2012年以來未曾出現,但若能說服更多家庭生育,人口下降的速度可能會放緩。
為了提高出生率,中國政府在2024年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去年10月,政府承諾將進一步支持多子女家庭,包括在住房、醫療和就業方面提供幫助。11月,國務院要求地方政府調動資源應對中國的人口危機,並傳播尊重生育和在“適齡”結婚的觀念。12月,政府呼籲高校將婚姻和“愛情教育”納入課程,強調婚姻、愛情、生育和家庭的積極觀念。
聯合國定義的育齡女性(15-49歲)數量預計到本世紀末將下降三分之二,降至不到1億人。與此同時,60歲及以上的退休人口預計到2035年將增加到超過4億人,而目前約為2.8億人。
中國的人口問題最終可能影響到國家的經濟前景,因勞動力減少對經濟增長形成壓力。同時,老齡化人口的增加將加重財政負擔,特別是對於資金不足的養老金制度。
去年,中國宣布將首次自1978年以來逐步提高退休年齡,盡管這一決定引發了公眾的不滿。
中國科學院表示,到2035年,養老金系統將耗盡資金。2024年,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到3.1031億,占總人口的約22%,高於2023年的2.9697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