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周一(2月17日),路透社報道稱,中國在人工智能(AI)領域的突破性進展以及與科技巨頭的和解,正推動香港股市和互聯網巨頭大幅上漲。然而,市場買盤主要來自短線投資者,而全球機構投資者對市場的劇烈波動仍持謹慎態度,不願進行大規模押注。
恒生指數在經曆多年低迷後迎來強勁反彈,今年以來漲幅達13%,與德國DAX指數(DAX)並列全球表現最佳的股指之一,相比之下,標普500指數同期僅上漲4%。
與此同時,香港科技股指數自1月中旬以來累計上漲31%,並在周一觸及三年高點,而中國最高領導人則在北京與科技巨頭高管舉行會談。市場投資者甚至通過分析會議的照片和視頻來判斷出席會議的企業高管,這種交易行為反映了市場對政策信號的高度敏感以及推動市場反彈的樂觀情緒。
短線資金主導行情,機構投資者謹慎觀望
近期市場的走勢凸顯了投資中國市場的一個“黃金法則”:最早進場者獲得最大收益,而遲到者往往承擔風險。
馬來亞銀行股票銷售交易主管黃國雄(Wong Kok Hoong)表示:“與過去兩年香港/中國市場的走勢類似,此輪上漲主要由散戶投資者推動,因此波動性極大——這是一個短線交易市場。”“對衝基金和更關注中港市場的機構投資者都非常清楚,在市場啟動之初不迅速進場的風險。”
經紀商數據顯示,當前市場的主要買盤來自南向資金。據中金公司(CICC)估算,自2月農曆新年以來,南向資金累計流入已達266億港元(約34億美元),與去年9月創紀錄的資金湧入規模相當。
此外,摩根士丹利發布的對衝基金持倉報告顯示,對衝基金的淨敞口接近一年高點,買盤主要來自亞洲投資者,且主要是做多頭寸,而非回補空頭。
香港UOB KayHian機構客戶負責人梁仕超(Steven Leung)表示:“過去兩周,熱錢主導了市場。”
這里的“熱錢”指的是尋求短期回報的資金,這些資金在市場情緒高漲時快速湧入,但在市場出現回調信號時也可能迅速撤離。
AI突破、政策信號與市場情緒共振
本輪港股反彈的核心驅動力包括:中國AI初創公司DeepSeek的崛起——其AI模型成本遠低於美國競爭對手,吸引市場關注。
市場對美國對華制裁風險的緩解——投資者擔憂中國科技企業遭受大規模制裁的情緒有所緩解。
特別是阿里巴巴與蘋果的AI合作夥伴關系的公布,以及阿里創始人馬雲的公開露面。
阿里巴巴的股價在周一觸及三年高點,今年以來已上漲近50%。上周,阿里巴巴在香港的交易量達到自2019年上市以來的最高水平,其美國存托憑證的周交易量也創下兩年來的新高。
Gavekal Dragonomics中國研究副主任貝睿哲(Christopher Beddor)表示: “馬雲的現身(Jack Ma’s Presence)在象征意義上表明,政府對科技行業的態度已發生轉變。”“如果有一個人最能代表中國政府對科技行業的監管打壓,那就是馬雲。如今,政策立場幾乎完全逆轉。”
機構資金仍保持謹慎
盡管市場情緒明顯回暖,全球投資者仍對中國市場持謹慎態度。摩根士丹利在上周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全球投資者正在重新評估中國市場的投資價值,但截至1月底,機構資金仍處於低配狀態。
然而,高盛的分析師在周一上調了對 MSCI中國指數的預測,從75點提高至85點。部分投資者也認為,這輪反彈可能具備可持續性。
不過,從中國經濟複蘇及去年9月刺激政策引發的市場反彈最終失望收場的經驗來看,許多投資者仍傾向於短線操作。
市場展望
本輪港股和科技股飆升主要由散戶資金和短線熱錢驅動,AI突破、政策信號及流動性共振推動市場情緒升溫。然而,全球機構投資者仍持謹慎態度,市場對中國資產的長期配置尚未形成明確趨勢。
短期來看,市場的持續上漲仍需依賴政策支持和流動性,但一旦市場情緒降溫或獲利回吐壓力上升,波動性可能再度加劇。對於投資者而言,把握市場節奏、謹慎應對短期波動,將是未來一段時間的重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