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亞太)訊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分析顯示,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僅有6%直接支持個人消費的支出,低於大多數收入水平相近或更高的國家,且國內養老金低落,這可能會破壞中國方面鼓勵消費以提振疲軟經濟的努力。
中國領導層將在3月舉行的橡皮圖章議會年度會議上宣布新的經濟目標,並推出刺激措施以克服房地產泡沫破裂後疲軟的國內需求。
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中國政府僅將GDP的6%左右用於個人消費,包括醫療保健、社會保障等直接惠及公民的服務,而家庭支出則占GDP的38%。
(來源:Financial Times)
數據分析顯示,中國被世界銀行列為中上等收入國家,但其政府個人消費支出落後於金磚國家中的大多數成員國,包括巴西和俄羅斯,也低於許多其他新興經濟體和發達經濟體。
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國經濟學家Robin Xing表示,該分析凸顯了中國方面增加政府社會福利支出以釋放消費的必要性。他解釋說:“如果不進行更深入的社會福利改革,人們將會把這些預防性儲蓄全部存起來,而不是去消費。”
經濟學家預計,中國3月將把計劃中的中央政府預算赤字從占GDP的3%提高到4%,並宣布發行更多政府債券以幫助推動經濟增長。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表示,內需應在經濟中發揮“主導作用”。過去幾年,國家推出了消費補貼政策,以刺激消費。
近幾十年來,中國迅速擴大了社會福利體系,將養老金覆蓋範圍擴大到農村地區,將醫療保險覆蓋範圍擴大到全國14億人口中的大多數。但是,農村地區的養老金月供和醫療保險支出可能較低。
經濟學家表示,任何額外支出都應該直接用於刺激家庭消費,而不是基礎設施投資等傳統領域。
這采用的是2021年的數據,顯示印度政府的個人支出較少,僅為GDP的4%左右。印度是一個中低收入國家,人均產出約為中國的20%。與此同時,美國和墨西哥的個人支出與中國大致相同。
但經濟學家表示,即使是這些國家的私人消費水平仍遠高於中國,凸顯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整體消費率較低的特殊地位。
經濟學家表示,兩國之間的差異有結構性和文化原因。例如,美國的社會福利制度更完善,私營部門的參與度更高,這可能會讓消費者更有信心消費。
荷蘭國際集團(ING)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Lynn Song表示:“美國家庭平均對自己的社會保障更滿意。而中國的養老金水平往往較低。”
他稱,在中國,大多數退休人員“最終需要在退休金之外動用自己的積蓄,中國家庭或許一代代人都根深蒂固地謹慎地依靠自己”。他表示,另一方面,美國消費者也比中國消費者更願意使用債務,從而推動了私人消費。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艾麗西亞·加西亞-埃雷羅(Alicia Garcia-Herrero)表示,美國等國家也擁有更為發達的保險市場,可以讓家庭防範意外事件。
在中國,人壽保險已經很發達,但其他形式的保險卻缺乏。“沒有辦法投保——無論是政府還是私營部門都不會為你提供這種保護。所以你需要存錢,”埃雷羅說。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駐北京高級研究員邁克爾·佩蒂斯指出,增強中國消費者信心的最好辦法就是立即對現有退休人員的養老金進行大規模投資。
“你現在確實必須花更多的錢。所以所有那些已經退休的人,他們的養老金都會翻倍——這將體現在支出上,”佩蒂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