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亞太)訊 英國《金融時報》周日(3月16日)報道稱,由於歐盟對中國最近示好的誠意提出質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拒絕了前往布魯塞爾參加慶祝中歐關系50周年峰會的初始邀請。
(截圖來源:英國《金融時報》)
兩位知情人士透露,中國政府告訴歐盟官員,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將前往布魯塞爾會見歐洲理事會主席和歐盟委員會主席,而不是習近平。
歐盟-中國峰會傳統上在布魯塞爾和北京輪流舉辦。一般而言,如果峰會在布魯塞爾舉行,通常是中國總理出席,如果在北京舉行,則由中國國家主席出席並主持。但知情人士稱,鑒於此次會議的重要性——紀念中歐建交半個世紀——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應該到布魯塞爾出席這個紀念峰會。
雙方均表示談判仍在繼續,但最初的冷遇證實了布魯塞爾許多人的觀點:面對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對多邊世界秩序的攻擊,中國不會在表示需要合作的熱情言辭之外,采取具體行動。
今年的峰會正值中歐關系尤為敏感的時期。自2022年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布魯塞爾與北京之間的緊張關系不斷加劇,歐盟指責中國支持克里姆林宮。歐盟還對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征收關稅,聲稱這些汽車獲得了補貼。
歐盟官員表示,中國去年對歐盟的貿易順差為3045億歐元,但在減少本國產業補貼和降低在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開展業務的外國公司的貿易壁壘等貿易再平衡方面做得還不夠。
一位歐盟高級外交官表示:“雙方關系陷入僵局。這只是語氣上的變化,而不是實質上的變化。他們的政策不會改變,我們也是如此。”
曾任中國駐法國大使的盧沙野現任中國政府駐歐洲特別代表,他表示,中國對歐洲的政策一貫是“和平、友誼、合作、互利”。
盧沙野說:“這一點從來都沒有變過。只不過與美國當前對歐政策的對比,讓中國對歐政策顯得更加有遠見、更加公正、更加合理。希望這能給歐洲敲響警鍾。”
英國《金融時報》說,盧沙野因其咄咄逼人的外交政策而被稱為“戰狼”外交官。去年,他質疑克里米亞是否是烏克蘭的一部分,以及歐盟成員國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和立陶宛等前蘇聯共和國的主權,在歐洲引起軒然大波。
一些評論人士認為,他被任命負責中國與歐洲的外交關系表明北京方面的立場愈發強硬,但與此同時,另一位歐盟外交官表示,“中國正在進行魅力攻勢”。
這位外交官補充道:“中國甚至表示,他們希望歐洲能在談判桌上(在烏克蘭和平談判中)占有一席之地。我也聽到關於歐盟與中國貿易摩擦的討論越來越少。這種摩擦仍然存在,但人們對此的關注度卻有所降低。”
歐盟貿易主管謝夫喬維奇(Maroš Šefčovič)將於本月底訪問中國。西班牙外交部長阿爾巴雷斯(José Manuel Albares)上個月對英國《金融時報》表示,歐盟也應該看到潛在的機會。阿爾巴雷斯說,當中國“可以成為合作夥伴時,我們就好好利用這一點”。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今年2月表示,盡管歐盟將繼續通過保護本土產業來“降低風險”,但“我們可以找到甚至可以擴大貿易和投資聯系的協議”。
特朗普對鋼鐵和鋁征收25%的關稅迫使歐盟做出回應,盡管行業組織警告此舉將造成損害。但歐盟一位高級官員表示,在涉及中國的問題時,一個關鍵重點是采取防禦措施,防止“一波”中國產品因關稅而退出美國市場。
上周五,歐盟對中國出口的己二酸展開反傾銷調查。己二酸用於生產尼龍和許多其他產品。這是自10月以來的第11起案件,調查涉及甜玉米、金屬螺絲和蠟燭。
一位歐盟官員表示:“關於今年中歐峰會日期和代表級別的非正式討論正在進行中。”
中國外交部表示,對於此事“沒有可提供的任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