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全球金融中心排名出爐,倫敦紐約並列第一。
近日(2023年3月底),倫敦金融城(City of London Corporation)發布了名為《倫敦和英國在增長支持方面的競爭優勢》的報告,全面比較了全球各大金融中心的綜合實力。
報告顯示,倫敦連續第三年位居全球金融中心排行榜榜首,與紐約並列全球第一,超過新加坡、法蘭克福、巴黎等其他主要金融中心。
該報告考查了全球各大金融中心的綜合競爭力,分別從創新生態系統、金融市場規模、基礎設施、人才吸引力及營商環境5個方面打分,涵括了綠色金融活動等95個指標。
倫敦和紐約以60分的總分位列榜首,其次是新加坡(51分)、法蘭克福(46分)、巴黎(43分)、中國香港(37分)和東京(35分)。
該報告一共有32頁。為方便讀者閱讀,今天我們主要提取最重要的內容和大家分享,需要完整報告的讀者可以在“英倫投資客”公眾號後台回複“20230417”索取全文。
另外,作為立足英國的公眾號,我們本文接下來將重點關注英國倫敦的表現和其背後的原因。
倫敦與紐約並列第一,憑什麼?
在這份報告的開頭,倫敦金融城政府總體評價了得分最高的7大金融中心。
報告指出,過去一年全球地緣政治發生了巨大變化,全球宏觀經濟環境充滿挑戰,金融市場形勢嚴峻。
對此,各大金融中心的金融和專業服務公司已經適應了混合工作模式,並通過新的工作方式和與全球合作夥伴的合作而蓬勃發展。
數據顯示,金融和專業服務行業占英國經濟的12%,並在去年創造了2780億英鎊的經濟活動,在英國各地雇用了250萬人。
在目前全球陸續解除新冠疫情限制後,全世界各個金融中心都在各個維度做出了不同的反應與表現。
從綜合實力上看,只有英國倫敦和美國紐約是唯二在五個維度都表現良好的全球金融中心,而倫敦更是衛冕成功,這足以顯示出倫敦在金融服務方面的深度和廣度。
倫敦五大指標的表現情況
一、創新生態系統
我們先說創新生態系統。
報告指出,英國的金融和專業服務行業具備世界級的創新性生態系統,且其企業擁有全球聯通的市場、面向未來的人才和強有力的政策支持。
以下為具體測量指標:
說到金融中心的創新生態系統,最能反映創新性的就是獨角獸企業(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數量。
報告數據顯示,在英國共有135家獨角獸公司,比法國(36家)、德國(63家)和新加坡(31家)都多。而這其中,倫敦就有132家獨角獸公司,其地位在英國乃至歐洲都是舉足輕重的。
另外,英國還有243家潛在的獨角獸公司,其公司平均價值在2.5億至10億美元之間,且增長速度極快。
二、金融市場規模
除了創新外,考察金融中心實力的重要指標還有市場規模。
雖然不得不承認美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金融市場,但英國仍然是全球聯系最緊密的銀行中心,並為世界各地的合作夥伴提供金融服務。
此外,英國還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債務發行、商業保險和外匯交易中心,並已成為備具吸引力的全球資產管理(AuM)中心。
以下為具體測量指標:
在這里我們也解釋一個名詞——資產管理(AuM)規模。
所謂資產管理規模,是指衡量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規模的指標,是該機構當前管理客戶資產的總市值,能反映一個金融市場的規模。
2019年至2020年,英國的AuM規模增長了18.6%,從7.3萬億美元增至8.6萬億美元,超過了全球14.5%的AuM平均增速,全球市場份額也從2019年的6.9%上升到2020年的7.2%。
另一方面,英國金融服務業的全球連接性也為金融城的公司提供了廣泛的機會。2021年,貿易順差達到640億英鎊,是全球金融中心中最高的,超過巴黎、法蘭克福、新加坡和香港的總和。
三、金融基礎設施
有了強大的創新驅動和市場規模,金融企業的成功還有賴於良好的基礎設施。
報告指出,英國的位置和時區比較適中,使跨國公司更容易覆蓋全球主要市場。此外,該國領先的網絡安全和反洗錢法律框架,以及數字安全措施,也為企業提供了一個安全的商業環境。
不過,金融城也指出,英國的金融和數字基礎設施需要進一步升級,從而為企業和個人提供更快、更可靠的互聯網連接。
以下為具體測量指標:
另一方面,隨着許多企業在疫情後開始重新思考他們實體辦公室的價值,租用商業空間的成本也正在成為一個決定性的因素。
性價比一直是公司非常重視的因素,企業希望有出色的辦公環境來吸引員工返回辦公室工作。
數據顯示,倫敦優質辦公空間的租賃成本正逐年降低,在2022年第三季度末為101美元/平方英尺,低於2021年的114美元/平方英尺。
四、人才吸引力
倫敦和英國在金融行業的成功,還離不開強大的高等教育體系。
頂尖大學和MBA課程、國際人才以及由豐富的生活方式,使英國極具移民吸引力,金融和專業服務公司很容易在這里找到人才。
以下為具體測量指標:
數據顯示,47%的英國大學畢業生畢業於商業、數學或信息技術專業,僅次於新加坡(65%)和法國(61%)。
報告指出,由於英國的許多大學和商學院都處於世界領先水平,這為公司招聘高技能的入門級人才提供了條件。
數據顯示,在100個世界領先的MBA項目中,近60%位於英美兩國——50個在美國,9個在英國。
與此同時,英國有10所大學進入世界前100名,吸引着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國際化人才。
2021年,英國有近60萬名國際學生,來自189個國家,比2017年增長40%。其中最大的群體來自中國、印度,占英國大學入學總人數的28%。
相比之下,美國吸引了超過94.8萬名國際學生,但只占總入學人數的5%。法國則是國際學生的第三大留學目的地(約37萬名國際學生,占總人數的11%)。
五、營商制度環境
說到金融行業的法律保障,就不得不提營商制度環境。
該報告認為,英國擁有對金融服務業最有利的監管制度,位於英國的公司受益於創新的監管機構、強大的法律體系和透明的商業環境。
以下為具體測量指標:
金融咨詢機構Duff & Phelps的調查顯示,31%的金融服務高管認為,英國仍擁有世界上最受歡迎的監管制度。相比之下,美國和新加坡僅為25%。
並且,英國是第一個開創了監管沙盒和開放銀行的全球金融中心。
為了應對以數據為中心的新產品和服務的盛行,英國金融行為管理局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監管數字測試環境。與倫敦金融城公司合作試點的 "數字沙盒 "為創新者提供了額外的支持,讓他們有機會獲得合成數據資產、API市場、編碼環境,以及接觸導師和觀察員。
整體而言,金融城政府認為,倫敦的優勢之一就是金融、專業服務、技術和政策制定都緊密相連,換句話說,英國政府非常重視金融等行業的發展,因此能夠提供一定的政策便利。
例如,英國政府要為審慎監管局(prudential Regulation Authority)和金融市場行為監管局(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制定新的增長和國際競爭力目標,反映出金融服務業作為英國整體經濟增長引擎的重要性。
目前,英國仍然是最開放的全球金融中心之一,比美國、法國或日本更容易進入國際市場。與其他中心相比,英國對資本和人員流動的限制較少,位於英國的公司目前面臨的政策引起的貿易成本較低。
英倫投資客寫在最後
通過梳理這份研報,我們發現,倫敦在創新、市場規模、基建、人才和監管各個方面的綜合實力都可圈可點,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依然牢不可破。
這也與倫敦此前制定的,繼續在未來5年作為全球最大金融中心的野心一脈相承。
未來,英國政府還會繼續升級金融基礎設施、提升科技投入,並改革稅收制度、簡化簽證流程以吸引國際人才,將全球金融中心的優勢發揮到極致。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