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中國今年從澳大利亞購買了更多的商品,即便兩國的貿易爭端沒有顯示出緩和的跡象。
研究公司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的數據顯示,澳大利亞對中國的出口額較上年同期增長了24%,截至8月份的最新數據,出口額已超過1,800億澳元(合1,350億美元)。
據路透報道,月度數據顯示,澳大利亞7月份對華出口達到創紀錄的194億澳元,比去年同期激增72%。
去年,在澳大利亞支持對中國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處理進行全球調查的呼籲後,兩國關系急劇惡化。
自那以後,這種緊張關系已經滲透到中國對澳大利亞商品的制裁中。這包括征收關稅和實施其他禁令和限制,影響到大麥、葡萄酒、牛肉、棉花和煤炭等澳大利亞商品。
“澳大利亞與中國之間日益緊張的貿易關系,是過去一年對前景的一個關鍵下行風險,”牛津經濟學院首席經濟學家Sean Langcake說。“對來自澳大利亞的某些產品實施了貿易壁壘,並隨着外交緊張局勢的加劇而穩步升級。”
然而,該公司在10月22日的一份報告中表示,盡管經曆了這一切,澳大利亞對中國的出口“保持得非常好”。
澳大利亞是少數幾個對中國保持貿易順差的發達國家之一,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
雖然總體數據顯示出口出現躍升,但增長主要歸功於鐵礦石——中國嚴重依賴澳大利亞的大宗商品。
“創紀錄的鐵礦石價格和中國對煉鋼原料的強勁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這種強勢,”Langcake表示。
牛津經濟研究院的數據顯示,在沒有鐵礦石的情況下,今年澳洲對中國的除礦業以外多數類別的出口實際上都有所下降。不出所料,受打擊最嚴重的商品包括中國的目標商品。
然而,在食品出口方面,一些產品卻逆勢而行。Langcake說,盡管有限制,肉類和活動物產品仍然保持“穩定”,並流向中國。
據牛津經濟研究所稱,受影響最嚴重的商品包括木材、海鮮、飲料、食用油、煤炭、紡織品、鞋類、谷物和糖。
澳大利亞官員抨擊中國的貿易制裁。在上周提交給世界貿易組織的一份聲明中,澳大利亞表示:“中國表示,這些行動反映了合理的貿易關切;但越來越多的信息表明,中國的行動是出於政治考慮。”
據路透報道,世貿組織周二表示,它已同意成立一個專門小組,審查中國對進口澳大利亞葡萄酒征收的關稅。
牛津經濟研究院表示,盡管受到制裁,澳大利亞還是成功地將其被禁止的對華出口轉向了其他國家。
“對出口商來說,這一事件的關鍵問題是,如果向中國出口時遭遇壁壘,他們能否轉向其他出口目的地,”Langcake說,“令人鼓舞的是,我們發現了貿易分散的跡象,而不是出口表現的崩潰。”
其中一個例子就是煤炭。盡管由於煤炭短缺,中國出現了多年來最嚴重的電力危機,但中國對澳大利亞煤炭的限制仍在實施,煤炭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
牛津經濟研究院表示,澳大利亞對印度(印度也面臨煤炭短缺)、日本和韓國的煤炭出口飆升。
【廣告】高勝率訓練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