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據路透社周五(12月3日)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周五警告說,COVID-19的Omicron變種引起新的不確定性,在這種情況下,全球通脹壓力加劇,尤其是在美國,美國央行行長應該更加關注通脹風險。
在周五發表的一篇博文中,IMF首席經濟學家Gita Gopinath和基金貨幣和資本市場部負責人Tobias Adrian警告說,Covid-19大流行病及新變種Omicron的出現,急劇增加了全球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但他們也表示,複蘇的力度和潛在的通貨膨脹壓力的大小在國家之間有很大差異,政策反應應該根據各個經濟體的獨特情況進行調整。
兩位IMF經濟學家表示,在美國,消費者價格在10月份創下了31年來的新高,與包括歐元區在內的其他發達經濟體相比,貨幣政策有理由對通脹風險給予更大的重視。
他們在博文中寫道:“美聯儲加速縮減資產購買,並將政策性加息的路徑提前,將是合適的。”他們呼應了美聯儲主席傑羅姆-鮑威爾在本周發表的“鷹派”言論。
他們寫道,隨着時間的推移,如果通脹壓力變得更加廣泛,其他國家可能需要比預期更早地收緊貨幣政策。他們呼籲政策制定者保持敏捷,關注數據,並仔細溝通他們的政策行動,“以便不引發市場恐慌,從而產生有害影響,特別是對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
他們補充說,能源和食品價格上漲助長了許多國家的通脹率上升,而商品食品價格高漲等全球因素可能在2022年繼續增加壓力。雖然幾個國家的通脹率可能會在2022年保持高位,但大多數經濟體的中長期通脹預期措施仍然接近政策目標。
美國的長期通脹預期有所上升,但仍接近曆史平均水平,而且似乎仍有良好經濟數據基礎。歐元區的通脹預期有所上升,但預計將更好地固定在歐洲央行2%的目標上。一個例外是土耳其,那里的通脹預期的風險很明顯,因為盡管通脹率上升,但貨幣政策卻更加放松。
這兩位經濟學家還說,核心通脹率的上升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包括需求上升、供應中斷和一些勞動力市場的工資壓力。預計供需不匹配問題將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減弱,減少一些價格壓力。航運延誤、交付滯後和半導體短缺可能在2022年下半年得到改善。
他們補充說,供應中斷和需求上升的持續時間比預期的要長,通脹率可能會比之前想象的要高。美聯儲為抑制通脹風險而做出的前期反應可能導致市場波動,並可能對其他市場造成影響,特別是在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美聯儲需要很好地傳遞政策轉變的信息,但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也應該為發達經濟體的利率上升做好準備,在可行的情況下通過談判延長債務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