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切換

FX168財經網>國際>正文

IMF下調亞洲經濟增長預測!中國經濟複蘇不平衡 印度增長預計最快 東盟五國受供應鏈拖累 澳韓台將受益高科技產業

文 / editor2 來源:FX168

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據路透社周二(10月19日)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周二下調了2021年亞洲經濟增長的預測,並警告說,新一波COVID-19發生的可能性、供應鏈中斷和通貨膨脹壓力給經濟前景帶來了下行風險。

IMF說,中國全年的經濟增長預計為8.0%,2022年預計為5.6%,但複蘇仍然是“不平衡的”,因為反複爆發的新冠疫情和財政緊縮對消費造成了壓力。中國經濟在第三季度創下了一年來最慢的增長速度,凸顯了政策制定者所面臨的挑戰。

IMF在其區域展望報告中,將今年的亞洲經濟增長預測下調至6.5%,比4月份的預測下降了1.1個百分點,因為德爾塔病毒變體的激增打擊了消費和工廠產出。IMF將2022年的亞洲經濟增長預測從4月份的5.3%提高到5.7%,寄希望於疫苗接種帶動消費和生產的恢複。

該報告說:“盡管亞洲和太平洋地區仍然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地區,但亞洲發達經濟體與新興市場、發展中經濟體之間的分歧正在加深。風險傾向於下行,風險主要來自新冠疫情的的不確定性、供應鏈的中斷和美國政策正常化等潛在因素的溢出效應。IMF說,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政策正常化不及時或政策溝通造成的誤解”也可能引發亞洲新興經濟體的大量資本外流和更高的借貸成本。

IMF說,印度全年的經濟增長預計為9.5%,而澳大利亞、韓國、新西蘭和台灣等發達經濟體則從高科技和商品繁榮中受益。但東盟五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仍然面臨着來自疫情影響仍未結束和服務消費疲軟的“嚴峻挑戰”。

IMF說:“在未來幾個月,新一輪感染浪潮是否會發生是最大的擔憂。雖然亞洲的通脹預期普遍良好,但較高的商品價格和運輸成本,加上全球價值鏈的持續中斷,正在擴大對持續通脹的擔憂。大多數亞洲新興經濟體必須保障貨幣的穩定,以確保持久的複蘇,但中央銀行應該準備好在經濟複蘇的速度超過預期或通脹預期上升時迅速采取行動。”

分享
掌握最新全球資訊,下載FX168財經APP

相關文章

48小時/周排行

最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