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國際清算銀行表示,商品價格的飆升正在給全球經濟帶來衝擊,但20世紀70年代風格的滯脹不太可能重演。
國際清算銀行在本周發表的一份報告中說,可以肯定的是,石油、天然氣、食品和金屬的價格飆升都會使已經很高的通貨膨脹率惡化。此外,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可能會進一步激起通貨膨脹。
報告說:“從某些方面來看,最近的事件看起來比1970年代的事件更具破壞性。例如,最近的價格上漲影響了更廣泛的商品。1970年代的商品價格上漲集中在石油市場,而最近幾個月,能源、農業、商品和金屬價格都經曆了強勁的上漲。”
該報告還提醒說,與1970年代相比,當時的油價飆升得更多,但今天全球經濟面臨的風險更大,因為商品進口國遭受的損失將超過出口國的收益。
盡管如此,根據報告,今天的商品衝擊可能不會像1970年代那樣糟糕。目前的“通脹背景”沒有那麼嚴重。與1970年代不同,今天的全球通脹陣痛之前有幾年的低價格壓力。
另外,現在各經濟體的能源密集度較低。國際清算銀行估計,自1970年代末以來,能源消耗量在GDP的占比已經下降了約40%。
而且,與1970年代相比,中央銀行有更好的能力來應對危機,當時布雷頓森林體系陷入崩潰,對貨幣信心受到嚴重打擊。
由於這些原因,國際清算銀行說,1970年代出現的十年滯脹不太可能重演。但高的商品價格仍將具有破壞性,如果中央銀行允許通脹率保持在高位太久,就有可能失去信譽。
報告總結說:“這就要求迅速恢複低通脹,以免持續通脹對家庭需求和企業決策帶來更嚴重的破壞。”
國際清算銀行的報告是在越來越多頂級經濟學家對滯脹敲響警鍾的時候發布的。
周三,安聯集團的首席經濟顧問、劍橋大學皇後學院院長埃利安(Mohamed El-Erian)告訴彭博社,美國經濟有可能躲過衰退,但滯脹是不可避免的。
周四,曾任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的羅奇(Stephen Roach)告訴CNBC,滯脹是他對美國經濟的基本設想,如果美聯儲想要控制通貨膨脹,就必須進行大量的貨幣緊縮,這不得不拖累經濟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