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策將有革命性轉變?彭博:中國領導人的神秘債券言論暗示人行將變得更像美聯儲
繁簡切換

FX168財經網>國際>正文

中國政策將有革命性轉變?彭博:中國領導人的神秘債券言論暗示人行將變得更像美聯儲

文 / TIER 來源:第三方供稿

FX168財經報社(亞太)訊 美國彭博社周二(4月2日)最新撰文稱,中國國家習近平的一份重新露面的演講表明,中國政策制定者可能會開始交易政府債券,以調節市場流動性,推動國家轉向美聯儲和世界其他主要央行使用的戰略。

(截圖來源:彭博社)

習近平要求中國人民銀行在公開市場操作中“逐步增加政府債券的買賣”,這在上周引發交易員的瘋狂猜測。這番言論是在去年10月發表的,但最近在一本新書和一篇報紙文章中被公布出來。彭博社稱,這番言論可能暗示,自2007年以來一直沒有大規模購買債券的中國央行將轉變政策。

中國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研究員劉磊表示:“其他國家的央行通常使用政府債券或主權信用作為發行貨幣的基礎。這是中國央行和貨幣體系走向現代化的必經之路。”該實驗室是中國政府機構的國家智庫。

(截圖來源:彭博社)

中國領導人含糊的言論讓一些交易員最初認為,北京方面可能正在考慮量化寬松(QE)——一種非常規的刺激形式,包括購買主權債券和其他資產,以壓低收益率,提振經濟活動。

20多年前,日本央行首次采用這一策略,後來在全球金融危機和新冠大流行之後,美聯儲和其他政策制定者也采用這一策略。

近幾個月來,中國的經濟困境引發人們的爭論,即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否會考慮采取極端的政策來支撐房地產等行業。

中國央行已經在使用定向貸款計劃,一些分析師將其比作QE,因為這擴大了中國央行的資產負債表。

幾位經濟學家不同意將習近平呼籲進行政府債券交易解讀為政策的革命性轉變。

首先,習近平特別提到債券的購買和出售——這與QE有顯著區別,後者通常涉及購買和持有政府債券和其他資產,尤其是大規模購買。

中國的利率也仍遠高於零,這使得中國人民銀行沒有理由考慮在短期利率持平時作為刺激需求的緊急手段。

(截圖來源:彭博社)

此外,在過去,中國人民銀行已經發出反對QE的信號:之前幾任央行行長指出美國領導的QE的潛在風險,他們並警告說,資產購買將損害市場,損害央行的聲譽,並產生“道德風險”。

在去年10月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上,習近平要求中國人民銀行在二級市場逐步增加中央政府債券的買賣——這是一種20多年來一直未被使用的策略——作為豐富貨幣政策工具箱的一種方式。

這一指示直到上周早些時候才隨着一本新書的發布而公之於眾,引發人們對中國將積極放松貨幣政策的狂熱猜測。這些猜測出現之際,許多觀察人士正在質疑,中國能否在提振低迷的私營部門信心、化解房地產市場危機和處理地方政府巨額債務負擔的同時,實現今年5%的經濟增長目標。

通過被稱為QE的大規模國債買賣來為經濟發展注入流動性是美日等主要經濟體經常使用的一個刺激經濟的金融工具,但是中國在過去20年間則一直避免使用這一工具,因為此舉有可能帶來通脹和資產泡沫化等不良後果。

《中國人民銀行法》第四章第二十九條規定,人民銀行不得直接認購、報銷國債和其他政府債券,即禁止央行在一級市場中購買國債。不過,人民銀行在二級市場上參與國債交易是央行貨幣政策工具的一部分。《人民銀行法》第四章第二十三條列示了人民銀行為執行貨幣政策可以運用的六種貨幣政策工具,其中就有“在公開市場上買賣國債、其他政府債券和金融債券及外匯”。

渣打銀行大中華及北亞首席經濟師丁爽指出,中國央行之所以多年來避免購買國債,主要是不想引起市場投機,但北京現在希望注入政策支持的強心劑。

分享
掌握最新全球資訊,下載FX168財經APP

相關文章

48小時/周排行

最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