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亞太)訊 美國《新聞周刊》當地時間周一(5月20日)報道稱,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上周的中國之行顯然沒能敲定一個項目,而這個項目對陷入困境的俄羅斯能源行業來說至關重要。
(截圖來源:美國《新聞周刊》)
普京的國事訪問產生了一份聯合聲明,預示着北京和莫斯科“無限夥伴關系”進入“新時代”,而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擁抱成為頭條新聞。但美國《新聞周刊》稱,這位長期執政的俄羅斯領導人在沒有獲得俄羅斯與其最大出口市場之間的管道合同的情況下離開了中國。
俄羅斯通過將天然氣和石油輸往中國,彌補其在2022年2月入侵烏克蘭之後失去的部分業務。隨着第一條“西伯利亞力量”管道預計將於今年滿負荷運行,每年向中國輸送380億立方米天然氣,兩國關系將繼續深化。
然而,中國市場的巨大重要性讓北京方面對條款擁有更大的控制權。中國的天然氣價格為每千立方米257美元,而其他歐洲市場的價格為每千立方米320美元,這一折扣明年將擴大到28%。
據報道,在習近平去年3月訪問莫斯科期間,普京表示,計劃中的“西伯利亞力量2號”天然氣管道已處於“高度準備狀態”,並提議將每年輸往中國的天然氣流量增加到1000億立方米。普京當時和去年10月在中國參加“一帶一路”峰會期間都沒有獲得批準。
普京和習近平在最近一次會談後發表的聯合聲明中只含糊地提到深化“在石油、天然氣、液化石油天然氣、煤炭和電力領域的合作”,促進“能源資源暢通無阻的運輸”,並推動“重大聯合能源項目”。
這份聯合聲明還將中俄關系描述為國際關系的“典範”,與美國主導的“集團對抗”和“霸權”秩序形成對比。
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告訴《新聞周刊》:“中國和俄羅斯是天然的合作夥伴,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廣闊的合作前景。西伯利亞力量2號對深化中俄能源合作至關重要。”
劉鵬宇補充說:“中俄雙方正在積極討論一系列問題,包括項目技術、商業和合作模式。”
《新聞周刊》通過電子郵件聯系俄羅斯外交部,請其置評。
就在普京訪問中國的兩周前,俄羅斯國有天然氣巨頭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 Group)報告稱,去年出現20多年來的首次虧損,這加大了“西伯利亞力量2號”項目實施的壓力。
該管道預計每年將向中國北方輸送500億立方米(1.8萬億立方英尺)的天然氣,其輸送能力與北溪管道在2022年遭到破壞之前向德國輸送的550億立方米天然氣相當。
香港《南華早報》此前援引知情人士的話說,北京方面正在等待俄羅斯為該項目提供全部資金的情況。
Macro-Advisory首席執行官Chris Weafer在5月初接受《新聞周刊》采訪時表示:“中國在這個問題上一直保持沉默,但我們知道,如果他們能得到一個好的定價協議,他們願意接受這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