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降了,這“亞洲強國”卻5次按兵不動!主權財富基金看見中國機遇……
繁簡切換

FX168財經網>國際>正文

中國央行降了,這“亞洲強國”卻5次按兵不動!主權財富基金看見中國機遇……

文 / 小蕭 來源:第三方供稿

FX168財經報社(歐洲)訊 新加坡元保持堅挺,緩和了物價與通脹壓力。新加坡金管局(MAS)預期今年經濟接下來將走強,連續第5次維持貨幣政策不變,維持新加坡元現有的升值步伐。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計劃收購西方集團的中國子公司,該國主權基金看見了中國機遇。

新加坡金管局周五(7月26日)發布季度貨幣政策聲明,保持新加坡元名義有效匯率可波動範圍的寬度和中間軸不變,這是該行連續5次選擇按兵不動。這將使新元繼續處於升值通道中,以抑制輸入性通脹。

(來源:CNA)

值得關注的是,新加坡金管局使用的主要政策工具是匯率,而非利率。該行聲明指出,除非發生新的物價衝擊,否則核心通脹率應該會繼續下降,到2025年降至2%左右。

聲明指出,當前的貨幣政策仍然適當。新加坡元名義有效匯率的升值步伐將繼續抑制輸入型通脹和新加坡的成本壓力,確保中期物價穩定。新加坡全年核心通脹預計平均為2.5%至3.5%。不包括消費稅上調影響,核心通脹預計為1.5%至2.5%。

總體通脹則從之前預測的2.5%至3.5%,下調至2%至3%,主要反映最近幾個月私人交通的通脹低於預期。不包括消費稅上調影響,總體通脹估計為1.5%至2.5%。

據此前接受彭博社調查的19位經濟學家,有18位都預測到了新加坡金管局當前的決定。

在下調關鍵短期利率幾天後,中國人民銀行周四出人意料地下調一年期政策貸款利率,降幅創2020年4月以來最大。根據周四的一份聲明,中國央行將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下調20個基點至2.3%,這是近一年來的首次下調。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道,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是全球最大的機構投資者之一,該公司表示,如果跨國公司在經濟增長放緩和地緣緊張局勢加劇的背景下退出中國市場,該公司將尋求收購其中國子公司的股份。

(來源:Financial Times)

該主權財富基金估計資產超過7000億美元,它在周三的年度業績報告中概述了這戰略,作為其繼續在中國投資的方式之一。

GIC首席投資官賈恩蘇巴基(Jeffrey Jaensubhakij)在財報公布前接受英媒采訪時表示:“一些公司正在重新考慮或已經重新考慮了它們在中國的業務重點和風險,並且正在尋求降低風險甚至徹底出售它們的業務。”

他解釋道:“如果由於某人改變了戰略方向,以合適的價格獲得了合適的資產,那麼這就是一個機會。”他補充說,GIC將考慮與私募股權公司一起,作為共同投資者入股此類單位。

過去20年來,GIC一直是中國經濟繁榮的重要支持者,投資領域包括房地產和螞蟻集團。2020年,螞蟻集團原計劃的首次公開募股(IPO)被監管機構叫停。然而,英媒在2023年報道稱,GIC正在重新考慮其戰略,因此已停止在中國的私人投資。

賈恩蘇巴基拒絕透露具體交易,但表示“如果過去我們將技術增長視為資本部署的主要領域,那麼顯然,我們現在正在尋找其他有趣的機會”。他補充道:“過去兩三年,當外國投資者決定退出中國時,你可以獲得不錯的估值。”

近年來,西方公司一直在制定計劃,以剝離或減少對中國業務的敞口,其選擇包括部分撤資和拆分業務。例如,2023年6月,報道稱阿斯利康已制定計劃,剝離其中國業務。

賈恩蘇巴基表示,GIC除了收購跨國公司的股份外,還將尋求投資中國國內消費品業務和綠色經濟。

該主權財富基金在報告中表示,中國“過去的增長模式”已經結束,但該國“長期基本面仍然具有吸引力”。報告指出,中國人口眾多、工程人才儲備豐富且創新型企業家眾多,但同時也承認,地緣局勢風險難以解決。

就在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發表上述言論的幾周前,新加坡的另一家國有投資者淡馬錫表示,由於中國市場的糟糕表現影響了其投資回報,該公司將對中國市場 “持謹慎態度”。

GIC很少公布其投資業績,而且與淡馬錫不同,GIC並未披露過去一年的回報。GIC辯稱,這樣做“相對於其20年的投資期限來說,太過短期”。

然而,周三的結果顯示,在過去5年、10年和20年里,其年均回報率均低於其所參照的“參考投資組合”,其中65%為全球股票,35%為全球債券。

(來源:Financial Times)

未經通脹調整,截至今年3月底的五年間,GIC的平均年回報率為4.4%,低於參考投資組合同期7%的回報率,盡管後者不包括成本和費用。

經通脹調整後,GIC過去20年(其首選的時間範圍)的平均年回報率為3.9%,低於一年前的4.6%。

GIC首席執行官Lim Chow Kiat在報告中表示:“我們所面臨的巨大不確定性可能會繼續影響回報。”

GIC表示,業績下滑的部分原因是去年的20年數據包括了2003-2004年“特殊”時期的回報,而這部分回報已不再計入計算。但該集團補充稱,業績下滑的部分原因還在於“近年來的保守策略”以及新興市場股票的回報疲軟。

GIC強調,其投資組合(其中18%為私募股權,13%為房地產)的波動性低於股票和債券的參考投資組合。

分享
掌握最新全球資訊,下載FX168財經APP

相關文章

48小時/周排行

最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