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市場恐重演“次貸風暴”!專家:台灣信用GDP占比166% 逼近美國2008年水平
繁簡切換

FX168財經網>國際>正文

亞洲市場恐重演“次貸風暴”!專家:台灣信用GDP占比166% 逼近美國2008年水平

文 / 小蕭 來源:第三方供稿

FX168財經報社(亞太)訊 台灣為提供青年買房機會,推出了“新青安政策”,以較低利率來提振買氣。但激增的房貸需求,已導致多家銀行接近“滿水位”。今年下半年,市場傳出台灣銀行業實施房貸“限貸令”。國泰台大團隊徐之強教授警告,台灣民間部門信用占GDP的比重,已經達到曆史上最高的166%,逼近美國2008年水平,次貸風暴可能再次上演。

台媒報道,國泰金攜手台大產學團隊在9月11日舉辦2024年第三季台灣“經濟氣候暨金融情勢經濟氣候暨金融情勢”發表會,探討台灣與全球經濟展望。

近期,台灣央行總裁楊金龍更多次找銀行討論,要求提出為期1年的不動產放款改善計劃,且務必保障首購族的購房需求。

會中,針對近期房市問題,徐之強教授認為,台灣實施“限貸令”是正確的,因為台灣央行主要是基於風險管理的考量。他指出,台灣民間部門信用占GDP的比重來到史上最高166%,甚至超過美國,這一現象使得相關單位必須想方設法降低房貸集中度,避免傷及台灣經濟。

徐之強進一步指出,根據今年5月台灣央行發布的金融穩定報告指出,該市場民間部門信用占GDP的比重來到166%,應是史上最高。

他解釋說,這個數據代表一個市場的財務杠杆開多高,並以美國次貸風暴時期為例,美國在2008年第二季,該占比達到172%。

徐之強說明,如果民眾因為利率低借了很多錢,自認現在的工作收入是足以還款,結果國際經濟反轉,導致許多人失業,就連寬限期利息都還不出來,美國當年次貸危機就是這樣發生,因為景氣衰退、民眾失業、還不出錢、銀行面臨呆帳,環環相扣之下,景氣大幅衰退。

展望後市,台灣是否會重演美國2008年“次貸風暴”?

徐之強強調,首先,台灣現在與美國次貸風暴時期有一個相似之處,即是當局可能在放寬放貸市場的信用評估機制。由於2000年科技泡沫影響,美聯儲為挽回經濟,自2001年起連續13次降息,使利率大幅降至1%,進而導致市場釋出大筆資金。由於市場熱錢流竄,美國民眾貸款購屋意願增加,帶動美國房價不斷攀升。

為因應美國民眾的貸款熱潮,銀行還發展出較為簡化的貸款程序,借由寬松的放貸標準,刺激購屋者貸款。最終,因房價暴跌,貸款違約率激增,進而導致“次貸風暴”發生。

值得一提的是,台灣目前也面臨類似的情況,原本台灣央行預警銀行貸款水位即將達到上限,各家銀行紛紛采取限貸措施加以應對。然而,為了滿足“新青安政策”用戶的需求,當局對銀行施壓,要求其提供足夠的貸款。

此外,新青安政策將持續到2026年中旬,若銀行貸款水位超出上限,台灣當局是否會放寬銀行法第72-2條限制,繼續為新青安用戶提供貸款,最終形成如“次貸風暴”的導火線,這點值得後續關注。

但台灣國泰金投資長程淑芬認為,2008年次貸風暴是因為政府對於金融市場管理不佳,導致多樣劣質金融商品充斥市場。而台灣新青安亂象的金融環境比次貸風暴好上許多,因此不太可能發生類似的金融危機。

她稱:“美國2008年次貸風暴,當時投資偏好多元、高杠杆商品,當大家都在追求的時候,美國金融機構就要去找尋更多房貸來證券化給全球的投資人,因此連次級房屋都包裝進去。”

“若與台灣當前情況比較,稍微有一點亂象就是之前的新青安,有些家屬利用青年人頭戶,取得較低利率去做投機行為,但如果是用於自住的房貸,銀行對借貸人的還款能力都是有做評估的,且大家已有吸取之前的卡債風暴經驗,所以說,現在的環境和之前相比好很多。”

但徐之強表示,若台灣經濟杠杆持續開下去,等到國際景氣反轉向下,這將會對台灣經濟造成莫大的傷害。

“台灣央行主要基於風險管理的考量,就是怕杠杆無限開下去,因此才有了所謂的限貸令,現在國際景氣沒事就算了,如果景氣反轉向下,未來去杠杆的過程會非常痛苦,將對台灣經濟造成很大的傷害,如同次貸風暴,美國當年花了很長的時間去杠杆,”他最後提到。

分享
掌握最新全球資訊,下載FX168財經APP

相關文章

48小時/周排行

最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