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亞太)訊 印度試圖通過利用中美貿易戰來提升其制造業的努力未能達到預期效果。根據一項新研究顯示,與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間的緊張關系升級相比,其他亞洲國家從中獲益更多。
根據牛津經濟研究的數據,從2017年到2023年,印度在美國進口中的總份額僅上升0.6個百分點,達到2.7%,而中國大陸的份額則下降約8個百分點,降至不到14%。該地區最大的受益者是越南,其在美國進口中的份額增加1.7個百分點,達到3.7%。
台灣地區和韓國在這段時期的表現也優於印度,分別將其在美國進口中的份額提高1個百分點和0.7個百分點。
這項研究表明,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試圖推動制造業增長的任務艱巨。印度制造業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在過去十多年里一直停滯在17%左右。研究還暗示,如果唐納德·特朗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並實施對中國商品征收60%關稅的計劃,印度可能難以取得顯著進展。
“迄今為止,美中貿易戰僅在有限的程度上改善了印度的出口前景,打破了衝突升級將有助於印度制造業發展的希望。印度的出口優勢主要集中在‘舊經濟’的行業中,而這些行業的增長潛力有限,競爭也非常激烈,”牛津經濟研究的經濟學家Alexandra Hermann在一份報告中寫道。
盡管印度在提高對美電子產品出口方面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但其從中國進口的零部件也大幅增加,這表明國內制造業的附加值有限。根據牛津經濟研究的數據,2023年,中國占印度電子產品、機械和化學及制藥產品進口總額的約三分之一。在某些半導體設備等組件中,印度高達67%的進口來自中國。
“這使得印度有可能成為美國貿易限制的目標,而其他第三國,如越南,已經遭遇了更嚴格的美國保護主義政策,”牛津經濟研究在報告中說。
報告還指出,盡管流入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FDI)大幅下降,但印度未能吸引到更多的全球投資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