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可怕”一幕!中國面臨1960年代以來最長通貨緊縮周期 為何難以擺脫它?
繁簡切換

FX168財經網>國際>正文

中國經濟“可怕”一幕!中國面臨1960年代以來最長通貨緊縮周期 為何難以擺脫它?

文 / TIER 來源:FX168

FX168財經報社(亞太)訊 美國彭博社報道稱,事實證明,中國陷入通貨緊縮的局面很難解決。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整體價格已連續兩年下跌,如果像許多分析師預測的那樣,2025年價格再次下跌,那將是該國自1960年代以來最長的通貨緊縮時期。

中國今年1月和2月的消費者價格指數四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2月份,核心通脹率(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等波動性較大的商品)下降0.1%,這是15年來第二次出現收縮。

中國決策者已承諾采取更多措施來支撐經濟增長並緩解物價下滑。隨着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重返白宮,中國與美國再次爆發貿易戰,中國在貨幣和財政刺激方面使用了多年來最直接的措辭。特朗普對中國商品征收的20%關稅已經減緩出口增長,並給中國企業帶來了壓力。

(截圖來源:彭博社)

什麼是通貨緊縮?

這個術語描述了一個經濟體中商品和服務價格持續下降的情況。不要把它與反通脹混為一談,後者意味着價格仍在上漲,只是沒有那麼快。後者是美國正在發生的事情,自2022年年中以來,美國的年度價格增長已大幅放緩。

中國為何會出現通貨緊縮?

彭博社指出,美國和其他大型經濟體在新冠疫情後重啟經濟時,物價飆升,因為被壓抑的需求與許多商品供應短缺同時出現。外界原本預測中國也會出現同樣的情況,但事實證明是錯誤的。中國消費者的購買力較弱,房地產市場低迷削弱信心,導致人們不願購買大件商品。

科技和金融等高收入行業的監管收緊導致裁員和減薪,進一步抑制消費欲望。推動制造業和高科技產品發展的政策刺激產量的增加,但對這些產品的需求一直疲軟,迫使企業降低價格。

價格下跌有什麼不好?

價格下降起初對消費者來說是個好消息,但這並不一定意味着人們會再次開始消費。事實上,他們可能會推遲購買昂貴的商品,希望價格進一步下跌。

推遲消費將進一步抑制經濟活動,侵蝕企業利潤,減少招聘和投資,並給收入帶來壓力。這可能導致支出再次下降,價格進一步下降。

通貨緊縮還可能提高經濟中的“實際”利率水平,即經通脹調整後的利率水平。更高的償債成本使企業更難進行投資,這反過來又抑制需求,引發更多的通貨緊縮。一些經濟學家認為,這種“債務通縮”可能引發經濟衰退,因為人們會拖欠貸款,銀行也會受到損害。

(截圖來源:彭博社)

中國的通貨緊縮問題為何難以解決?

彭博社分析稱,北京方面過去曾通過強力放松貨幣政策和大規模財政刺激措施應對通貨緊縮。但自疫情爆發以來,中國政府對刺激措施更加謹慎,擔心經濟債務負擔過重。

中國政策制定者不願回到建設基礎設施和推動房地產繁榮的老路上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決心將經濟轉向先進技術等新的增長動力。

因此,中國政府的刺激措施相對克制,投資者對經濟前景仍有些悲觀。今年早些時候,中國10年期政府債券收益率跌至創紀錄低點,這是悲觀跡象之一,隨後債券收益率有所反彈。

分享
掌握最新全球資訊,下載FX168財經APP

相關文章

48小時/周排行

最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