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亞太) 中國官媒周六(3月15日)表示,中國應該選擇正確的時機和力度來放松貨幣政策,這一最新信號表明,中國可能不會在短期內采取進一步的寬松政策來提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此前,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央行,PBOC)承諾在適當的時候調整貨幣政策,以支持面臨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升級的經濟。
上周五,中國央行旗下媒體呼籲找到調整貨幣政策的正確節奏。
這一系列言論可能會進一步抑制人們對即將降息或下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的預期。
(來源:Reuters)
路透社引述中國官媒稱,盡管中國仍有放松政策的空間,但“適時降息或降準,意味着選擇正確的時機和力度,以便充分利用政策工具來應對未來的各種不確定性。
文章提及,中國的貨幣政策需要在支持經濟和防範風險之間取得平衡,同時也受到中美收益率差異以及國內銀行利差的制約。
2024年,中國兩次下調基準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以提振陷入困境的經濟。盡管美國總統特朗普提高了對中國商品的關稅,給深陷通貨緊縮和消費疲軟的中國經濟帶來壓力,但中國央行今年仍未降息。
官媒評論指出,政策寬松,包括使用結構性工具,不僅僅是降息或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並補充稱,貨幣寬松並不一定意味着信貸寬松,因為單靠金融刺激並不能帶來可持續的消費繁榮。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中國經濟學家Zichun Huang寫道,投資者“正在放棄進一步的貨幣寬松政策”,並指出近期債券收益率上升。
他提到,自中國推出一系列刺激措施以來,“政策利率沒有降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設定的貨幣目標表明,今年的政策擴張幅度甚至會比2024年更小”。
由於人們擔心供應壓力和中國方面不願加大貨幣寬松力度,近期的債務拋售可能加速,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正接近備受關注的2%水平。
今年中國債券市場面臨壓力,因為自9月以來,中國央行一直沒有降低利率或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債券供應增加以及中國股市近期上漲也降低了人們對固定收益產品的興趣。
興業證券分析師在報告中寫道:“長期債券可能還有更大的回調空間,因為近期的走勢已經回吐了去年12月以來的漲幅,當時市場受寬松貨幣政策預期影響。投資者應保持防禦性,我們建議降低倉位並轉向較短期限,不要逢低買入。”
與此同時,在官員將一般預算赤字目標提高到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左右,創30多年來的最高水平後,中國今年的新國債年度供應量將增至11.86萬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