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切換

FX168財經網>美國>正文

圍堵中國?美國和13國展開重要談判 戴琪:雄心勃勃的計劃正在取得進展

文 / 夏洛特 來源:FX168

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周四(9月8日),美國和13個印度-太平洋國家的經濟部長就華盛頓近十年來首次重要的泛亞貿易接觸努力展開談判,但這一次,協議不會導致關稅的削減。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表示,在洛杉磯舉行的“印太經濟框架”(IPEF)會談旨在應對未來的挑戰,並在印太地區實現“可持續和公平的增長”。

這一努力最初是由美國總統拜登在今年5月訪問東京期間發起的。

戴琪和商務部長雷蒙多一起領導了這次會談,戴琪說這個雄心勃勃的計劃正在取得進展,盡管一些批評人士質疑它對參與國的價值。

參加會談的有澳大利亞、文萊、斐濟、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新西蘭、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的部長。加上美國,這些國家的GDP約占全球GDP的40%。

戴琪在會議上表示:“這一框架將成為世界其他國家效仿的持久模式。”她補充說,這將為小企業帶來經濟價值,包括洛杉磯的20萬小企業。

她說,該倡議將針對數字經濟、勞動力、環境、農業和貿易等問題。

雷蒙多在洛杉磯舉行的有14個國家參加的“印太經濟框架”部長級會議早餐會上表示,“印太經濟框架”是拜登政府印太策略的核心,反映了總統在加強與美國的盟友和夥伴關系的同時,將勞工置於美國經濟和外交政策中心地位的承諾。

她說:“我們正在共同制定合作路線圖,並使我們的目標保持一致,以實現我們為我們的工人、企業和社區制定的經濟目標。我們的成功將推動跨越我們邊界和整個地區的經濟活動和投資。”

雷蒙多提到,自從今年5月提出這一框架以來,各國致力於共同建立一種新的經濟安排,而且取得了巨大的進展。

她說,在這次部長級會議上,與會國將敲定並發布該框架的部長級聲明,指明前進的道路,進入一個新的、更具體的工作階段。

“本次部長級會議標誌着該框架的下一個關鍵階段——即從定義一個雄心勃勃的願景轉變為制定實施框架的具體工作以及它對我們所有國家的好處,”她說。

雷蒙多說,他們確定了可以在短時間內取得最大進展的領域,這包括供應鏈、如何加快清潔能源技術的部署與擴大綠色產品與服務之間的互聯互通以及聚焦“公平經濟”,以加強合作,加快落實在反腐敗和稅收上的承諾,促進國際商業和投資,同時確保高標準和建立信任和透明的夥伴關系。

“我們對這一新經濟安排采取的靈活和創造性的做法,不僅有助於我們應對當前的經濟挑戰,而且也為我們共同克服未來的障礙做好準備,”她說。

她所說的新經濟安排指的是它不同於以往傳統的貿易自由化措施,包括提供市場準入。

自2017年美國前總統特朗普退出12國跨太平洋夥伴關系貿易協定(TPP)以來,華盛頓在印太接觸中缺乏經濟支柱,這讓中國得以擴大其地區影響力。

曆時兩年多的TPP談判最終於2015年達成協議,但美國國會未能批準該協議,原因是削減關稅的自由貿易協議失寵,被指責將就業和投資流失到低工資國家。

拜登的貿易代表戴琪也沒有簽署新的貿易協議,而是集中與歐盟就勞工、監管和其他非關稅問題進行談判。

目前尚不清楚是否所有國家都會參與所有四個談判環節:貿易、勞工和數字標準;清潔能源和脫碳;供應鏈彈性;稅收和反腐敗工作。為了確保廣泛參與,各國可以從中選擇。

與此同時,中國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自由貿易協定》於今年1月啟動,削減了許多參與“印太經濟框架”的國家的關稅。

拜登政府的一名高級官員周三告訴記者,IPEF不是與中國貿易的替代選擇。

這名官員表示:“這是為了讓印太地區的經濟體自己參與進來,這不是在美國和中國之間做出選擇。”

反對企業影響貿易政策的組織“反思貿易”(Rethink Trade)的負責人Lori Wallach支持不削減關稅,但質疑這一舉措是否能讓工人受益。

Wallach在一份聲明中稱:“這些協議實施的三十年的'超全球化'已經使舊的貿易模式在政治上變得有毒。”“然後,新冠疫情揭示的供應鏈危機引發了更廣泛的需求,要求采取一種新方法,扭轉我們都依賴的產品和服務的生產集中在太少國家的太多公司上這一局面。”

分享
掌握最新全球資訊,下載FX168財經APP

相關文章

48小時/周排行

最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