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亞太)訊 美國財長耶倫(Janet Yellen)表示,美國不會立即對與俄羅斯進行貿易的中國銀行實施制裁。但她強調,華盛頓在必要時準備使用這一政策選擇。耶倫發表此番言論之際,美國高級外交官正在訪問中國,雙方擴大官方接觸以防止關系破裂
“在對中國銀行制裁方面,我沒有什麼可宣布的,”耶倫在接受路透社采訪時表示。
但香港《南華早報》引述耶倫所提,美國“在必要時準備使用”這一政策選擇。
(來源:SCMP)
“我們與中國人就此事進行了深入討論。我認為他們理解我們的立場,並且這是一個可用的工具,”她說。
2023年12月,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授權美國財政部制裁為軍事物資流向俄羅斯提供便利的外國銀行。
據《華爾街日報》周一報道,最近,美國正在考慮對中國銀行實施制裁,以幫助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說服中國停止對俄羅斯軍事生產的商業支持,布林肯在周三至周五訪問中國。
布林肯此次訪問是他在12個月內第二次訪問中國,此次訪問正值美國和中國擴大官方接觸,以防止兩國關系因貿易等問題持續存在爭端而出現緊張。
耶倫本月早些時候訪問中國一周,會見了中國高級官員和美國商界人士。她表達了美方對中國工業產能過剩、特別是新能源供應鏈產能過剩的擔憂。
“我的責任是強調過度補貼對清潔能源供應鏈中所有環節的不良溢出效應,為了確保最高層能夠聽到這一點,”她在周四的采訪中說道。
耶倫補充說,中國產能過剩不僅僅是美國的問題,並稱其影響到歐洲、日本以及印度和墨西哥等新興市場。
“我們並不是想主宰全球市場。我們對中國在全球生產、銷售和出口沒有任何問題,”她繼續說道。
“但美國、歐洲和其他國家也希望參與生產非常重要的清潔能源產品的能力。”
過去十年,憑借政策支持、政府巨額補貼和全球最完善的制造業基礎設施網絡,中國已成長為全球新能源產業鏈的最大參與者。
目前,中國主導着全球光伏產品和汽車電池供應鏈的80%,而全球運營的電動汽車60%以上是中國制造的。
結果,該國對該行業的壟斷引起了一些強烈反對。
自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執政以來,美國對中國電動汽車額外征收了25%的關稅,從而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中國電動汽車的發展。
2022年,拜登政府頒布了《通貨膨脹削減法案》,對美國國內新能源制造商進行全面補貼。
耶倫表示,她一直在與中國高級官員就工業產能過剩問題進行“激烈討論”,包括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會議期間舉行的中美經濟和金融工作組第四次會議上。
“這是一個多年來發展起來的問題,這不會在一天或一周內解決,”耶倫解釋道。“因此,中國認識到這些擔憂並開始采取行動解決這些問題非常重要。但我們不希望我們的行業同時被消滅,所以我不想放棄任何事情。”
耶倫指出,國際貿易的一項基本原則,指的是一個經濟體以比貿易夥伴更低的機會成本生產特定商品或服務的能力,對於中國來說已經發生了變化,但否認它預示着進一步的變化。
“有充分證據表明,美國經曆了所謂的‘中國衝擊’,即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後,其對美國的出口大幅飆升,”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