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亞太)訊 周四(3月20日),美國對伊朗實施新一輪石油制裁,針對數家實體和船只,其中包括中國一家用於購買和提煉伊朗原油的“茶壺”煉油廠。美國總統特朗普表態,恢複旨在破壞伊朗原油貿易的“極限施壓”政策。
這是特朗普宣布恢複“極限施壓”行動以來,美國針對伊朗石油銷售實施的第四輪制裁。
美國財政部稱,這家位於山東省的“茶壺”煉油廠——山東壽光魯清石化——因接收由“影子艦隊”船只運輸的價值5億美元的伊朗石油而受到制裁,其中一些船只受到制裁。它補充說,這些石油與伊朗支持的也門胡塞運動和伊朗國防部有關。
(來源:US Government of State)
“茶壺煉油廠”是中國行業術語,指中小型獨立煉油廠(Teapot Refinery)。這些煉油廠通常規模較小,相較於大型國有煉油企業(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而言,運營更加靈活,但資金、技術和原油供應可能相對有限。
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說:“‘茶壺’煉油廠購買伊朗石油為全世界最大的恐怖主義支持國家伊朗政權提供了最主要的經濟生命線。”
據外媒稱,山東是中國大多數小型獨立煉油廠的所在地,這些煉油廠是伊朗原油的主要買家。這些原油通常在馬來西亞近海經過船對船轉運或油輪混合後被貼上馬來西亞原產標簽,然後再運往中國,而中國是伊朗幾乎所有原油出口的目的地。
山東港口集團一度似乎因美國制裁而先發制人地停止接受來自俄羅斯和伊朗的受制裁油輪,導致“馬來西亞原產原油”數量下降。但該港口隨後似乎放松了禁令,盡管一些限制措施仍然存在。
這是美國首次對中國“茶壺煉油廠”實施制裁,這些煉油廠大多在美國金融體系外運營。分析人士表示,盡管這些“茶壺煉油廠”本身可能對制裁不以為然,但此舉可能會對港口、煉油廠、油輪和其他中介機構產生寒蟬效應。
歐亞集團咨詢公司高級伊朗和能源分析師格雷格·布魯(Greg Brew)說:“中國很可能注意到了這一點,這是一次警告。這是美國向所有人發出的信號,表明此次最高制裁措施與過去的措施不同,而且可能會變得更加嚴厲。”
Ziemba Insights創始人Rachel Ziemba表示,美國政府“顯然希望其他中國參與者能夠更加謹慎”。
美國財政部還制裁了19家實體和船只,美國稱這些實體和船只負責運輸數百萬桶伊朗石油。美國財政部表示,針對油輪及其船東和運營商的行動打擊了“伊朗為魯青石化等茶壺煉油廠提供油輪供應的部分影子油輪船隊”。
另外,美國國務院批準在中國惠州港設立一個原油和石油產品儲存碼頭,用於接收和儲存伊朗原油。
美國國務院表示,2025年1月底,華英石化在明知故犯的情況下,從事伊朗原油交易,當時一艘受美國制裁的油輪在該公司擁有和運營的華英大亞灣產品儲存碼頭卸載了約100萬桶伊朗原油。
石油市場一直在關注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政策,觀察是否有任何收緊的跡象,因為美國表示其目標是將伊朗的石油出口降至“零”。
受此消息影響,布倫特原油周四收盤上漲1.8%,至每桶71.70美元。伊朗每天生產約340萬桶石油,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但不受其配額約束。
布魯表示:“這一輪制裁本身可能不會擾亂實物流動,因為這只是一個煉油廠,只是一個進口終端,但僅僅是制裁可能變得更加嚴厲的信號就足以稍微影響價格。”
“這本身不會擾亂實體流通。但他們(美國政府)可以再制裁100艘油輪,也可以再制裁30個‘茶壺’,這肯定會起到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