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忽然之間,全球進入避險模式!周二(8月8日)歐洲交易時段,全球股市走低,債市獲得追捧,美元保持堅挺,投資者評估中國最新疲弱的經濟數據,並展望周四美國的關鍵通脹數據。今日來看,關鍵詞無疑是銀行,意大利突然開征暴利稅、穆迪下調美國中小銀行評級,加上中國貿易帳數據令人失望,避險似乎席卷市場,今日市場還需關注美聯儲官員的講話。
隨着有關中國、意大利和美國銀行的大量消息引發人們對金融體系和全球經濟的擔憂,全球債券收益率重挫,股市大幅下滑。
在整個市場,投資者普遍轉向安全資產。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下降10個基點,德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降13個基點。美元指數攀升約0.4%。
美國股市昨日迎來8月首個上漲日,但今日中國公布了糟糕的貿易數據。納斯達克和標準普爾500指數期貨雙雙回落,歐洲股市下跌,香港股市再次受挫。
意大利對銀行的淨利息收入征收40%的暴利稅,穆迪周一下調了幾家美國銀行的評級,這些都沒有提振投資者情緒。
歐洲銀行業跌幅領先,此前意大利意外宣布對暴利征稅,此舉導致意大利聯合信貸銀行(UniCredit SpA)和意大利聯合聖保羅銀行(Intesa Sanpaolo SpA)的股價下跌超過6%。
意大利副總理Matteo Salvini意外宣布,今年將向銀行征收暴利稅,從銀行數十億歐元的額外利潤中收取40%稅率,以用於資助減稅及首次置業的按揭貸款。
據意大利媒體指,暴利稅可能會給國庫帶來超過20億歐元的收入。意大利政府此前一直批評歐洲央行的加息決定,由於利率上升增加了貸款收入,意大利銀行上半年利潤出現大幅增長。
此外,投資者也將密切關注美國金融類股,此前穆迪(Moody’s)下調了10家中小型銀行的信用評級,並就與商業房地產相關的風險發出警告。同時表示可能下調美國合眾銀行、紐約梅隆銀行、道富銀行和Truist Financial Corp.等主要銀行的評級。
穆迪在周一晚間發布的報告中指出,美銀行業正面臨“多重壓力”,包括融資成本上升、潛在的監管資本不足,以及與商業房地產敞口相關的風險不斷上升。
自今年3月矽谷銀行倒閉引發美國銀行業動蕩以來,投資者一直在密切關注銀行業的壓力跡象。利率上升迫使銀行支付更高的存款利息,並推高了銀行從其它渠道融資的成本。
與此同時,對於尋求更多收入的政府來說,銀行是一個可靠的利潤中心。根據彭博情報匯編的數據,在本季度公布財報的歐洲銀行中,69%的銀行業績超出普遍預期。這是本季度MSCI歐洲所有板塊中漲幅最高的。
意大利的新稅收增加了“其他資金緊張的歐洲政府尋求類似或其他方式從銀行籌集財政收入的風險”,Gamma Asset Management SA全球宏觀投資組合經理Rajeev De Mello說。“這一消息對銀行業來說是一股強勁的逆風,而銀行業是歐洲指數的重要組成部分。”
周二,在中國公布更多數據顯示其經濟引擎正在熄火之後,投資者情緒也受到了打擊。數據顯示,中國7月出口及進口表現均遜預期,出口跌幅創逾3年最大,進口亦創6個月最大降幅。
景順(Invesco)全球市場策略師David Chao在分析出口數據時表示,出口下降是由價格下跌而非出口量下降造成的,中國的出口量仍然出人意料地強勁。
不過,他表示,“從出口訂單等其他與出口相關的數據來看,前景似乎很疲弱。”
至於進口,這只是國內需求惡化的一個簡單例子,這是中國消費者緊張情緒的最新跡象。就連中國從俄羅斯的進口也在7月份同比下降,這是自2021年2月以來的首次下降。
恒生中國企業指數和歐洲礦業股指數下跌約2%。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石油和銅下跌約1%。
澳元是10國集團貨幣中跌幅最大的,下跌0.8%。澳元通常被視為中國資產的流動性替代品。
今天晚些時候的美國國債標售和周四公布的美國通脹數據也有可能加劇市場波動。本周結束前,債市必須吸納總計1,030億美元的三年期、10年期和30年期公債標售,較5月增加7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