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8月7日-11日市場綜述:全球市場“四處亂轉”!本周,中國經濟數據接連傳出壞消息,碧桂園逼近違約更是雪上加霜。盡管備受矚目的美國CPI通脹報告降低升息可能,但美聯儲官員“嘴硬”令風險人氣遭到打壓,更別提意大利銀行業戲劇性動蕩、中美地緣政治局勢再度升級帶來的殺傷力。
市場表現來看,全球市場遭到接二連三的打擊,美股三大股指漲跌互現,債市遭到拋售,美元堅挺連續第四周收漲,黃金錄得6月底來最差單周表現,原油價格連漲七周創一年半最長連漲。
匯市:本周美元5個交易日中有4個交易日收漲,最高觸及102.91,最低下探101.76,周四波動最大,美國7月CPI止步“12連降”,但核心CPI創近兩年新低,美聯儲9月加息概率進一步降溫,不過美聯儲官員戴利隨後的鷹派言論令美元扳回跌幅,最終呈現觸底反彈姿態,本周美元連續第四周收漲,最終收報102.87水平,周漲幅達到0.85%。
(美元指數日圖 來源:FX168)
在美元持續攀升的同時,非美貨幣多數走勢相反。歐元自周初持續走下坡路,五個交易日有三個交易日收跌,最高觸及1.1065,最低測試1.0928水平,周四波動最大,整體呈現衝高回落局面,本周最終收於1.0944,連續第四周收跌,周跌幅達到0.58%。英鎊本周震蕩下行,周初徘徊在1.28略下方,隨後持續承壓,在強勢美元的打壓下一度觸及1.2666水平,最終收於1.27下方,周跌幅達到0.4%,周線錄得四連陰。美元/日元則重拾淩厲上漲態勢,自周初的141.70附近一路走高,最高觸及145關口,這是去年日本央行介入的關鍵整數關口,美日政策分歧成為日元不斷受壓的導火索,周漲幅超過300點,達到2.27%,為去年10月中旬以來最大周漲幅。
(美元/日元日圖 來源:FX168)
大宗商品:黃金本周持續走下坡路,強勢美元和美債收益率持續推低價格,現貨金自周初的1940美元上方持續下行,最低觸及1910關口,五個交易日中有4個交易日收跌,周跌幅接近30美元,或1.49%,為連續第三周收跌,為7周來最大周跌幅。白銀走勢與黃金類似,本周5個交易日有4個交易日收跌,最低觸及22.55美元,周跌幅達到4%,周線連續4周收陰,為7周來最大跌幅。
(現貨黃金日圖 來源:FX168)
本周油價錄得自2022年年中以來最長的連續上漲。周五WTI 9月原油期貨收漲0.37美元,漲幅0.45%,報83.19美元/桶,全周累計上漲0.6%,連續第七周收高。布倫特10月原油期貨收漲0.41美元,漲幅0.47%,報86.81美元/桶,全周累漲0.77%,周線連續7連陽。
全球股市:本周美股三大股指漲跌互現,道指累計反彈0.62%;標指與納指分別下滑0.31%和1.9%,均為連跌兩周。歐洲STOXX 600指數全周累計下跌0.02%,連續第二周下跌。
債市方面,本周美債價格普跌,長短期美債收益率齊升,周五美國10年期基準國債收益率上漲4.67個基點,報4.1522%。兩年期美債收益率漲5.30個基點,報4.8947%。本周通脹這個主題對市場的影響超過了軟着陸。
當周要聞盤點:
中國數據接連傳壞消息 碧桂園危機“雪上加霜”
中國貿易帳令人失望
周二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7月份出口及進口表現均遜預期,出口跌幅創逾3年最大,進口亦創6個月最大降幅。
海關總署公布,以美元計價,7月進出口4829.2億美元,下降13.6%。其中,出口下降14.5%,遜於市場預期跌13.2%;進口下降12.4%,亦遜於市場預期跌5.6%。貿易順差806億美元,收窄19.4%。
以人民幣計價,7月進出口總值3.46萬億元,按年跌8.3%,其中出口下降9.2%;進口下跌6.9%。7月貿易順差5757億元,收窄14.6%。
道富銀行EMEA宏觀戰略主管Timothy Graf說:“從我們開始意識到中國的重新開放實際上並不是我們所希望的全球增長的靈丹妙藥,可能已經過去三四個月了。”
中國CPI、PPI同比均降至負值
中國國家統計局周三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7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和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均較上年同期下降,這表明隨着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需求減弱,通縮壓力顯現。
具體數據表明,中國7月CPI同比下降0.3%,為2021年2月以來首次下降。彭博社調查的經濟學家的預期中值為下降0.4%。中國7月PPI同比下降4.4%,比預期略差,為連續第10個月下跌。這是自2020年11月以來,CPI和PPI首次同時同比下滑。
英國《金融時報》稱,中國經濟已陷入通縮,CPI出現兩年多來的首次收縮,這是政策制定者在努力重振消費之際面臨挑戰的最明顯指標之一。
澳新銀行(上海)高級中國策略師XING ZHAOPENG說:“CPI和PPI同比均降至負值,證實了經濟通縮。唯一的亮點是,由於夏季的季節性旅遊,核心CPI反彈至0.8%,但我擔心這可能缺乏可持續性。鑒於去年的基數仍然很高,今年下半年CPI很難出現明顯反彈。預計將在0附近徘徊。操縱貨幣政策將會很困難。政治局會議呼籲穩定人民幣匯率,這將與貨幣寬松相衝突。”
PINPOINT ASSET MANAGEMENT(香港)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ZHIWEI ZHANG說:“CPI和PPI都處於通縮區間。由於內需不振,經濟勢頭繼續減弱。目前還不清楚最近宣布的政策能否很快扭轉經濟勢頭。CPI的通縮可能會給政府帶來更大的壓力,迫使其考慮額外的財政刺激措施來緩解挑戰。”
銀科投資控股(香港)首席經濟學家XIA CHUN稱:“較低的通脹數據反映了內地需求疲軟,這是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挑戰。我們看到,在新冠封鎖解除後,其他國家和地區出現了報複性消費。在中國大陸,我們看到的是相反的情況,那就是報複性存款。通貨緊縮將持續6個月至12個月。但中國不會重蹈日本的覆轍,日本的通貨緊縮非常嚴重,而且在過去20年的一半時間里持續存在。”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高級經濟學家GARY NG指出:“盡管總體CPI和PPI顯示通縮,但壓力並不大,因為它主要是由食品、能源和大宗商品價格下跌推動的。對中國來說,制造業和服務業之間的分化越來越明顯,這意味着在2023年剩下的時間里,中國經濟將以兩種速度增長,尤其是在房地產問題再次出現的情況下。這也表明,中國經濟的反彈速度慢於預期,不足以提供疲軟的全球需求,提振大宗商品價格。”
中國7月人民幣貸款增幅降至14年新低
周五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人民幣貸款規模增幅降至14年來的新低,反映出盡管中國央行持續降息,國內需求仍疲弱,通縮壓力加劇。
綜合多家媒體等報道,中國央行8月11日公布,7月份中國人民幣貸款增加3459億元,同比少增3498億元,環比降89%,為2009年末以來最低水平,也遠低於彭博社分析師預期的7800億元增幅。
作為廣義信貸指標的7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5282億元,比上年同期少2703億元,遠低於預期;7月底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365.77萬億元,同比增長8.9%;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速放緩至10.7%,為2017年以來的最低增速。
此前6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3.05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4.22萬億元,月底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9%,同時M2同比增長11.3%。與前值相比,7月份的四大信貸數據全線回落,尤其新增貸款和社融增量呈斷崖式下滑。
數據也顯示,由於房地產行業債務危機加深,7月份家庭貸款(主要是抵押貸款)減少了2007億元,遠低於6月份的增幅9639億元,同時企業貸款增幅從6月份的2.28萬億元降至2378億元。
路透社稱,由於季節性原因,中國貸款總量通常會在7月份回落,但降幅之大仍讓專家們感到意外。就在上述信貸數據公布前幾天,中國官方才公布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步收縮、進出口數據下滑,加大了中國政府出台更有力刺激措施的壓力。
法國興業銀行首席亞洲宏觀策略師Kiyong Seong說,這份數據“令人非常失望”,證明了中國經濟複蘇的脆弱狀態。他也預計,中國央行近期進一步放松貨幣政策的可能性正顯着上升。
英國倫敦經濟研究機構凱投宏觀也認為,中國央行的政策利率最快下周二(15日)繼續下調,中國政府隨後幾個月發行政府債券的可能性也會大幅增加。
數據公布後不久,離岸人民幣星期五擴大跌勢,一度下跌0.2%至1美元兌7.2558元人民幣,為7月7日以來的最低水平。
碧桂園危機衝擊市場
本周碧桂園股價跌至創紀錄低點,碧桂園曾是中國銷售額最大的私營開發商,但在行業資金短缺的情況下,該公司面臨違約的危險。投資者已經在為可能的違約定價。
碧桂園錯過了原定於周一到期的2,250萬美元的利息支付,該債務的面值為10億美元。這兩種債券分別於2026年和2030年到期。這一消息引發人們對陷入困境的房地產行業擔憂。
兩只債券分別為“碧桂園4.2%N20260206”和“碧桂園4.8%N20300806”,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發行規模均為5億美元,到期日分別為2026年2月6日和2030年8月6日。這兩筆本應於8月6日支付的美元債票息,共計2250萬美元,碧桂園未能按期支付。
碧桂園有30天的寬限期來付款。穆迪表示,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將打擊市場信心,並影響其獲得融資的渠道。
周四,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Moody 's Investors Service)將碧桂園的評級下調了三個等級,從B1評級下調至CAA1/CAA2。理由是該公司未能償付債券後流動性和再融資風險加劇。
碧桂園股價今年已經下跌50%以上,投資者越來越懷疑該房企能否在2021年初席卷該行業的違約浪潮中幸存下來。過去兩年,包括中國恒大集團在內的其他公司也出現了違約。
匯豐銀行分析師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碧桂園拖欠付款引發整個行業股票和債券的拋售,並引發了更多蔓延的擔憂。分析師表示:“不過,我們警告說,這可能會加速推出支持房地產市場的政策方案。”
惠譽集團(Fitch Group)旗下CreditSights亞太區研究聯席主管Sandra Chow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國的房屋銷售總額同比下降,過去幾個月房價環比下跌,經濟增長步履蹣跚,再出現一家開發商違約(而且規模非常大),這可能是中國當局目前最不希望看到的事情。”
中美爭端再升級!拜登又曝“驚人言論”
本周,中美地緣政治局勢再度緊張,美國總統拜登限制對華投資,並稱中國是一顆“定時炸彈”,認為中國經濟“麻煩”恐對世界構成威脅。
當地時間周三,美國總統拜登簽署行政令設立對外投資審查機制,限制美國主體投資中國半導體和微電子、量子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領域
為了保護國家安全,防止美國的資本和專業知識幫助中國的軍事現代化,拜登本周發布一項行政命令,禁止美國在包括計算機芯片在內的敏感技術領域對中國進行新的投資,同時對其他領域進行監管。
拜登宣布此舉是“國家緊急狀態,以應對那些對軍事、情報、監視或網絡能力至關重要的敏感技術和產品方面存在威脅的關注國家的技術和產品進步”。
拜登政府的一名高級官員周三向記者們介紹說,拜登行政命令中的新限制旨在限制美國風險資本和私人股本在三個領域對中國公司的投資:“半導體和微電子、量子信息技術和某些人工智能系統”。
一名美國高級官員表示,它將創建一個“非常有針對性”的項目,重點關注拜登政府在針對中國的其他一系列技術相關措施中列出的三個領域。它將要求企業向政府通報對這三個領域的投資,即使在禁令不適用的情況下也是如此。
新的投資限制可能會使這兩個超級大國之間試圖解凍的外交關系再次凍結。拜登政府官員說,這些規定是為了保護國家安全而采取的有針對性的措施。盡管如此,北京的官員表示,他們的目標是抑制中國的經濟增長和發展。此外,今年早些時候,中國禁止其大型企業從美國最大的存儲芯片制造商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購買技術。
新澤西州Cherry Lane Investments公司的合夥人Rick Meckler說:“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國決定如何應對。兩國之間的科技戰是一個很大的負面因素,政府似乎試圖在不引起中國太多波瀾的情況下宣布這一消息。”
針對拜登簽署對華投資限制行政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中方敦促美方切實履行拜登總統無意對華“脫鉤”、無意阻撓中國經濟發展的承諾,停止將經貿科技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立即撤銷錯誤決定,取消對華投資限制,為中美經貿合作創造良好環境。中方將密切關注有關動向,堅決維護自身權益。
此外,拜登(Joe Biden)當地時間周四(8月11日)稱中國是一顆“定時炸彈”,因為中國面臨經濟挑戰,拜登並稱,中國因為增長乏力而陷入困境。
拜登在猶他州的一個政治籌款活動上說,“中國有麻煩了”,因為經濟增長放緩,處於退休年齡的人比處於工作年齡的人多。
拜登說:“它(中國)的失業率是最高的。所以他們遇到了一些問題。這不是好事,因為當壞人有問題時,他們就會做壞事。”拜登聲稱,他不想傷害中國,希望與中國保持理性的關系。
彭博社稱,這是拜登迄今對美國主要地緣政治對手做出的最令人擔憂的評論之一。拜登試圖在遏制中國的惡性經濟行為和在南中國海的侵略行為,與此同時與中國領導人達成外交和解,為兩國關系奠定基礎。
美國CPI撞上鷹派美聯儲 市場上躥下跳
本周美國CPI通脹是重中之重,美國7月通脹較預期溫和,整體CPI止步“12連降”,但核心CPI創近兩年新低,市場對經濟軟着陸的信心增強,預測美聯儲加息周期將結束,美股周四早段大幅反彈,隨後自高位回落,美元先抑後揚,創下本周最大波動日,非美貨幣走勢相反。
美國勞工部周四公布,7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較上年同期上漲3.2%,高於截至6月份的上漲3%,這是13個月來整體CPI首次上漲,但不包括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年率從4.8%下滑至4.7%。
上月CPI升幅中,逾90%來自住屋,超市雜貨價格創今年初以來最大增幅,電費和汽油價格上揚,但二手車價繼續向下,機票價格更錄得疫情以來最大的兩個月跌幅。
上個月,美國整體CPI環比增幅為0.2%,與前月持平,但細節數據令人鼓舞——核心商品通脹放緩,只有租金表現出頑固的粘性。
美國總統拜登發表聲明,稱在通脹方面取得進展,同時經濟維持強勁。巴克萊美國經濟師Pooja Sriram說,通脹朝向正確方向走,但宣告勝利言之過早。
然而,幾小時後,舊金山聯儲主席戴利(Mary Daly)告訴雅虎財經,盡管這是受歡迎的,但政策制定者“仍有更多工作要做”。
“我認為,市場希望根據通脹數據,我們會聽到美聯儲官員說,我們不太可能進一步加息,下一步就是降息,”悉尼投資銀行Barrenjoey的首席利率策略師Andrew Lilley說。
美國10年期債息先跌後升,一度攀升11基點,至4.122%;對美聯儲升息敏感的2年期收益率轉漲5基點,報4.852%。掉期市場顯示,美聯儲今年內再加息的機會下降。
桑坦德銀行美國資本市場經濟師Stephen Stanley預計,聯儲局受到連續兩個月優於預期的CPI數據鼓舞,應該傾向9月暫停加息。有金磚國之父之稱的高盛前首席經濟師Jim O'Neill接受CNBC訪問,他認為即使通脹壓力減退,大部分發達國家維持利率於約5%水平的時間將較市場預期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