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隨着嬰兒數量直線下降——2022年出生的嬰兒數量不到1000萬,而2012年的出生人數約為1600萬——中國正在走向人口崩潰。 根據一些預測,中國目前的人口約為14億,到2100年可能會降至5億左右。 而女性因此承受指責。
據官方的講話報道,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去年敦促國家支持的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防範化解婦女領域風險”。有學者指出:“很明顯,他並不是在談論女性面臨的風險,而是將女性視為社會穩定的主要威脅。”
中國最高政府機構國務院沒有回應有關人口政策的問題。
即使在中國的農村地區,黨和政府舉辦的有關“家庭價值觀”的講座也收效甚微。
在安徽省全椒縣的一家商場外,2個孩子的母親何豔靜(音譯)表示,她接到了好幾個社區官員的電話,鼓勵她生第3個孩子,但她沒有這樣的計劃。她還透露,兒子就讀的幼兒園將教室數量減少了一半,因為孩子數量不足。
何豔靜的朋友馮晨晨(音譯)是一名3歲女孩的母親,她說,親戚們一直向她施壓,要求她生更多的孩子,希望她能生一個男孩。她表示:“生了一個孩子,我想我已經盡到了自己的責任。”並直言稱生第二個孩子太貴了, 她告訴親戚,“只要你給我30萬元人民幣(約合41,000美元),我就可以再要一個孩子。”
中國的許多年輕人因經濟疲軟和失業率高而感到沮喪,尋求有別於父母的生活。許多女性認為婚姻和孩子的既定模式是一種不公平的交易。
28歲的莫莉·陳 (Molly Chen) 表示,照顧年邁家屬的需求以及她在深圳擔任展覽設計師的工作,讓她沒有時間照顧孩子或丈夫。她在空閑時間想做的就是閱讀或刷寵物視頻。
莫莉·陳跟蹤了一位退休人員的故事,她在視頻博客中講述了她為逃避不幸婚姻而獨自環遊中國的公路旅行。莫莉·陳說,這個故事以及其她女性發布的有關她們生活的在線視頻讓她深刻意識到許多男性選擇結婚,主要是需要妻子照顧孩子、丈夫和年邁的父母。
她感歎自己連養寵物都沒有時間。 “除了父母和工作之外,我沒有能力照顧任何其他事情,”莫莉·陳說。
生育率
2015年,當中國政府表示將廢除長達35歲的獨生子女政策時,官員們預計將出現嬰兒潮。但事實並未達到。
新的產科病房建成後幾年後就關閉了。嬰兒護理產品(包括配方奶粉和尿布)的銷量下降。專注於嬰兒的企業現在瞄準了老年人。
育兒更加經濟的幼兒園難以填滿教室,許多已經關閉。2022年,中國幼兒園的數量下降了2%,這是15年來的首次下降。
學者和研究人員預測,數據將顯示2023年中國的出生人數將降至900萬以下。聯合國預測印度將有2300萬出生人數,該國在2023年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聯合國估計,美國在2023年將有大約370萬嬰兒出生。
獨生子女政策帶來了中國的人口大部分陰霾:年輕人口比過去減少,包括每年減少數百萬育齡婦女。這些婦女越來越不願意結婚和生育,加速了人口的下降。
在中國,2022年有680萬對夫婦登記結婚,而2013年為1300萬對。2022年中國的總和生育率(女性一生中平均生育孩子的數量)接近每名女性生育1個孩子,即1.09。2020年,這一數字為1.30,遠低於保持人口穩定所需的2.1。
生育友好文化”的運動已經成為一項緊迫的國家使命,政府組織的相親活動和鼓勵軍人家庭多生孩子的項目正在進行中。
“士兵贏得戰鬥。當涉及到生育第二個或第三個孩子以及執行國家生育政策時,我們也在帶頭衝鋒陷陣,”天津一家軍隊醫院的頂級婦產科醫生曾健在2022年告訴國家媒體。
在8月,西安市的居民表示,在七夕節期間,他們收到了來自政府號碼的自動問候,七夕節是中國的情人節: “祝您甜蜜的愛情和適齡婚姻。讓我們延續中華血脈。”
該消息在社交媒體上引起強烈反對。 “我的婆婆甚至不催促我生二胎,”一位網友寫道。 “我想接下來,包辦婚姻將會卷土重來,”另一位評論道。
中國政府更傾向於鼓勵,而不是獨生子女政策中的強制手段。地方政府為生育第二個或第三個孩子的夫婦提供現金獎勵。浙江省的一個縣為每對25歲之前結婚的夫婦提供137美元的現金獎勵。
2021年,灤州市要求未婚人士報名參加政府資助的一項約會計劃,該計劃利用大數據在全市範圍內尋找匹配對象。邯鄲市某區提供一站式婚禮策劃服務。
捉迷藏
這一轉變意味着一些女性已經從試圖逃避因生育過多孩子而受到的懲罰,變成了被迫生更多孩子。
十年前,一位張姓婦女決定要生二胎後,與當局進行了一場貓捉老鼠的遊戲。 她要求不要使用她的名字。
她說,懷孕期間,她辭去了工作以遠離公眾視線,擔心的官員會迫使她墮胎。 2014年,她生完孩子後,在親戚家住了一年。 當她回家後,當地計劃生育官員對她和她的丈夫處以約1萬美元的罰款。 她說她被迫植入宮內節育器以防止懷孕。 當局要求她每三個月檢查一次。
幾個月後,中國政府宣布取消一胎政策。 有一段時間,當局仍然要求張女士檢查她的宮內節育器。
她現在收到官員發來的短信,鼓勵她生更多孩子。她憤怒地刪除了它們。“我希望他們不要再折騰我們了,”她說,“別打擾我們這些普通人。”
提供避孕醫療程序的診所的執照已經收緊。1991年,一胎政策達到頂峰,實施了600萬例輸卵管結紮術和200萬例輸精管結紮術。 2020年,有19萬例輸卵管結紮術和2,600例輸精管結紮術。
在社交媒體上,人們抱怨預約輸精管結紮術就像中彩票一樣困難。
官員們還試圖減少墮胎,墮胎是一胎政策期間官員的一個重要工具。減少了三分之一以上,從1991年的超過1400萬減少到2020年的近900萬。此後,中國已停止發布有關輸精管結紮、輸卵管結紮和墮胎的數據。
民眾壓力大
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社會學教授王峰表示,中國社會出現了兩個相互矛盾的轉變:女權意識的增強和父權政策的日益嚴重。
二十五年來,政治局高層中首次沒有女性出現。自習近平2012年上台以來,中國在世界經濟論壇全球性別差距報告中的排名已下降38位,在2023年146個國家的排名中降至第107位。
在毛澤東時代,黨承諾結束歧視婦女的儒家傳統。相反,習近平強調儒家價值觀,包括生兒育女的孝道義務。家庭還迫使女性扮演傳統角色。
40歲的蘇菲·歐陽從中學起就知道自己不想結婚生子。歐陽學的是計算機科學,是村里為數不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之一,目前在加拿大擔任軟件工程師。
歐陽說,整個20多歲,家人都靠着她結婚。她的母親說,如果她知道歐陽不會生孩子,她就會阻止她接受高等教育。
歐陽十多年前就與家人斷絕了聯系。她在社交媒體應用程序上屏蔽了她的父母、阿姨和叔叔。“如果我對他們更溫柔一點,”她說,“他們就會利用我。”
中國政府將女權主義視為受外國勢力支持的邪惡意識形態,在長達一年的鎮壓中拘留了女權活動人士並刪除了她們的社交媒體賬戶。
即便如此,女性在網上更加直言不諱地講述她們在人際關系、家庭和工作方面的經曆。她們的帖子展示了一種個人形式的女權主義,當局更難監管這種形式。
2022年初,一場關於女性待遇的全國性辯論爆發,當時一名女性(八個孩子的母親,脖子上掛着鏈子被關在棚子里)的視頻引發了社交媒體風暴。這位女士的困境引起了中國女性的共鳴,她們看到了與自己角色的聯系。
近年來,北京對社交媒體上類似的憤怒事件提高了警惕。
一位2020年至2021年在廣州中華全國婦聯分會工作的女士表示,該分會的重點是防止與性別相關的話題廣泛傳播。 她表示,該公司向一家科技公司支付的用於監管社交媒體評論的費用比其用於女性權益倡導的預算還要多。
她說,在培訓期間,員工們被警告說,如果廣州的女性問題引起社交媒體的不必要關注,將會產生嚴重後果。 婦聯沒有回應置評請求。
中國網絡空間監管機構負責監管被視為對中國互聯網用戶有害的內容,該機構去年12月表示,其目標是“傳播錯誤婚姻觀”的內容。
一些多年前決定反對婚姻和孩子的女性認為自己很幸運。
加拿大軟工程師歐陽說:“我感覺自己完全躲過了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