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內幕》:2024年,中國經濟將令人難以置信的萎縮,全球“霸主”地位漸行漸遠
繁簡切換

FX168財經網>要聞>正文

《商業內幕》:2024年,中國經濟將令人難以置信的萎縮,全球“霸主”地位漸行漸遠

文 / Dana 來源:第三方供稿

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商業內幕》報道稱,2024年是中國令人難以置信的萎縮之年。

(圖源:商業內幕)

幾十年來,這個國家的增長一直被視為一種必然。一切都在變得越來越大——它的文化影響力、地緣政治野心、人口——而且似乎準備繼續下去,直到世界按照中國的形象重塑。這種不可阻擋的崛起的基礎是其蓬勃發展的經濟,這使得北京能夠在其他領域發揮影響力。但現在中國經濟正在萎縮,北京想象的未來也隨之縮小。

這種衰退最明顯的跡象是中國日益惡化的通貨緊縮問題。當美國人擔心通貨膨脹或物價上漲過快時,北京的政策制定者卻因物價下跌而憂心忡忡。過去三個月消費者價格指數持續下降,這是自2009年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通貨緊縮。在爭奪全球經濟霸主地位的競爭中,通貨緊縮是北京的一個沉重負擔。這表明中國的經濟模式已經完全耗盡活力,需要進行痛苦的重組。但除了金融問題之外,物價下跌也表明中國人民的不安情緒更加嚴重。

“中國的通貨緊縮是希望的破滅,樂觀主義的破滅。這是一種心理恐慌,”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政治學教授Minxin Pei表示。

其影響不會僅限於中國境內。由於過去幾十年來中國的經濟增長導致資金在全球範圍內湧動,其經濟緊縮正在全球市場上產生蹺蹺板效應。幫助中國崛起的外國投資者紛紛逃離,以避免在資產負債表上受到驚嚇,而世界各國政府也開始質疑中國的說法。北京為應對這一問題所做的或沒有采取的行動將決定人類未來幾十年的發展方向。

通貨緊縮

中國的通貨緊縮擔憂從去年夏季開始真正開始。2023年7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3%,這是自疫情最嚴重時期以來從未發生過的情況。當其他發達經濟體起飛速度過快時,中國卻顯示出可能陷入困境的跡象。8月價格似乎趨於穩定,直到豬肉價格開始大幅下跌,壓低了10 月、11月和12月的總價格指數。不過,政策制定者仍抱有一些希望,因為通縮很大程度上是由豬肉價格推動的,而中國的豬肉價格波動極大。但最近的數據顯示,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等波動性較大的類別的核心通脹同樣疲軟,12月份同比僅上漲0.6%。

Autonomous Research董事高級分析師Charlene Chu 認為,在房價仍然面臨巨大壓力且消費者處於儲蓄模式的情況下,相信通貨緊縮壓力會消失是不現實的。

Chu表示,北京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價格下跌是否會持續到 2024 年,或者該國是否可以重新點燃一些需求。她對後者不抱希望。

“我傾向於通貨緊縮壓力繼續增加,但全年數據持續波動,”Chu在電子郵件中表示。

然而,中國的首要問題是債務,特別是占中國GDP 25%至35%的房地產行業。多年的過度建設,以及人口增長放緩導致價格暴跌。房地產問題嚴重破壞了中國家庭的資產負債表——其中許多家庭將很大一部分儲蓄投入了房地產——並給其他經濟領域蒙上了一層陰影。

“中國人70%的資產都在住房上,所以你可以想象這對信心的影響,”法國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Wei Yao表示。“這就是通縮可能長期持續的因素。”

看到投資減少,許多人停止了消費。十五年前,華爾街認為中國消費者最終將成為全球經濟的引領者。現在他們躲藏起來了。盡管該國已擺脫“零新冠”政策的深度凍結,但與一些分析師的預測相比,零售額增長仍令人失望。

“我認為,在房價仍然面臨巨大壓力且消費者處於儲蓄模式的情況下,相信通貨緊縮壓力會消失是不現實的,”Chu說。

中國政府會“救市”嗎?

日本是通貨緊縮陷阱的一個較新的例子。日本也許,只是也許,正在擺脫與通貨緊縮惡魔長達25 年的共舞。經過幾十年的高速增長後,該國經濟在20世紀90年代因債務沉重和人口老齡化而崩潰。這些力量共同推動該國陷入通貨緊縮,抑制工資並抑制消費者支出。聽起來有點熟?

我們從日本多年的經濟停滯中學到的是,一旦出現通貨緊縮,唯一的出路就是痛苦的債務重組。法國興業銀行的Yao表示,如果北京迅速開展這樣的反債務運動,就可以防止恐慌情緒出現。問題是我們還沒有看到中國共產黨願意這樣做的證據。

當然,如果中國也 可以學習曾經的美聯儲,從直升機上投放現金,讓人們再次消費。通貨緊縮只能通過刺激需求來消除。但即使在COVID-19危機最嚴重的情況下,中國也不願意直接幫助家庭,這使得這種支持不太可能實現。

“中國在疫情期間沒有提供財政支持,”Yao表示。“其他所有大型經濟體都提供了某種刺激措施。”

當然,北京在過去一年采取了措施放松銀行和國有企業的金融條件。它還小幅降低了利率,並向陷入困境的地方政府提供了1,400億美元。但不穩定的供給側機制需要時間才能進入普通人的生活並刺激需求——如果真的發生的話。充其量,它們可以阻止通貨緊縮,但無法將其扭轉為增長。

中國經濟調查機構中國褐皮書的分析師在最近給客戶的一份報告中表示,明年任何真正的加速都需要全球出現重大的上行驚喜,或者需要更積極的政府政策。

中國並不是對經濟困境一無所知。盡管官員們在宣布中國GDP增長符合預期時可能顯得很平靜,但他們溫和的語氣和更積極地吸引國際企業掩蓋了他們的擔憂。問題是,如果北京知道事情變得有多糟糕,為什麼不采取更多行動呢?

對於為何沒有向家庭提供財政支持,分析師意見不一。榮鼎集團 (Rhodium Group) 分析師Logan Wright在去年8月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中國實施財政刺激的能力被大大高估了。Wright表示,北京的杠杆“受到的損害遠比人們普遍理解的嚴重”。“問題在於,除了投資拉動的增長模式之外,中國並沒有征收太多稅收,”他補充道。由於債務負擔沉重,而且沒有健全的籌資機制,北京不再擁有曾經擁有的現金火箭筒。

問題是,如果北京知道事情變得有多糟糕,為什麼不采取更多行動呢?

但還有另一種可能更為黯淡的可能性。並不是北京不能實施刺激措施,而是它根本不會這樣做。

“我得出的結論是,其中存在一些意識形態,”Yao表示。“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試圖避免犯與西方同樣的錯誤,那就是浪費錢,花的東西不會產生長期回報。從這個角度來看,寄支票對家庭來說不會產生長期回報。”

也許兩者兼而有之。在中國的曆史上,曾經有過不同派別——改革派與反改革派——有空間進行辯論並改變政府的政策方針。但這個空間已經消失。

分享
掌握最新全球資訊,下載FX168財經APP

相關文章

48小時/周排行

最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