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兩大零售巨頭 Target(塔吉特)和 Best Buy(百思買)近日警告稱,由於特朗普政府對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國的進口商品加征關稅,商品價格將面臨上漲壓力。Target 首席執行官布賴恩·康奈爾(Brian Cornell)表示,價格上漲可能會比消費者預期得更早到來。
關稅政策升級,多國反制
特朗普政府於本周二正式對來自墨西哥和加拿大的進口商品實施 25% 的全面關稅,並將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從 10% 翻倍至 20%。這些新關稅是在此前已對數千億美元中國商品征收的關稅基礎上進一步加碼的。作為回應,中國和加拿大立即宣布對美國商品征收反制關稅,墨西哥也計劃采取相應措施。
白宮表示,此輪關稅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遏制芬太尼(Fentanyl)流入美國。然而,這些關稅可能會導致美國消費者在多個商品類別上支付更高的價格,尤其是進口商品——來自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國的商品占美國進口總值的 40% 以上。
Target:水果和蔬菜價格或將立刻上漲
康奈爾在接受 CNBC 采訪時表示,關稅的影響可能會迅速波及市場,尤其是食品類商品。他指出,Target 在冬季嚴重依賴從墨西哥進口的水果和蔬菜,而新關稅可能會導致這些商品的價格在未來幾天內就出現上漲。
“我們會盡力控制價格,但消費者很可能會在短期內感受到物價上漲的壓力,”康奈爾說道。他還補充說,關稅的不確定性將影響 Target 該季度的盈利表現。
Best Buy:消費電子產品價格或全面上漲
同樣,Best Buy 也預計關稅將推高商品價格。該公司首席執行官科里·巴里(Corie Barry)在與分析師的電話會議上表示,中國和墨西哥是 Best Buy 電子產品的主要供應來源,而當前的關稅規模前所未有,勢必會影響整個行業。
她指出,供應商很可能會將額外成本轉嫁給零售商,進而導致美國消費者面臨更高的價格。“這種情況幾乎不可避免,”巴里說。
Target 因削減 DEI 計劃遭遇消費者抵制
除了關稅帶來的挑戰,Target 近期因削減“多元化、公平性與包容性”(DEI)計劃而遭遇消費者抵制,影響了銷售表現。
Target 在 2 月份的銷售額出現下降,並預計今年的銷售增長僅約 1%。該公司首席財務官吉姆·李(Jim Lee)表示,寒冷天氣影響了消費者對服飾的購買需求,而“消費者信心下降”則影響了非必需品的銷售。
調整 DEI 計劃引發爭議
特朗普政府上台後,Target 宣布調整其 DEI 計劃,包括取消針對少數族裔雇員的招聘目標、解散一個專注於種族公平的高管委員會,並調整其他多元化相關措施。Target 表示,盡管做出這些調整,公司仍然致力於“為員工、顧客和社區創造歸屬感”,同時強調需要“順應外部環境的變化”。
然而,這一舉措在進步派消費者中引發強烈不滿,尤其是在黑人群體中。
佐治亞州斯通克雷斯特(Stonecrest)的新生宣教浸信會(New Birth Missionary Baptist Church)牧師賈馬爾·布萊恩特(Jamal Bryant)呼籲 10 萬人從本周三開始進行 40 天的 Target 抵制行動,以響應基督教傳統的“大齋期”(Lent)。布萊恩特鼓勵消費者在此期間選擇購買黑人企業的產品,以表達對 Target 決定的不滿。
消費者流失,競爭對手受益
消費者對 Target 的抵制已經在數據上有所體現。市場研究機構 Placer.ai 利用手機定位數據追蹤了 Target、Walmart(沃爾瑪)和 Costco(好市多)的客流量,發現過去四周內,三大零售商的客流量均有所下降,但 Target 下降幅度最大。
在 2 月 17 日當周,Target 的客流量下降 7.9%,沃爾瑪下降 5.2%,而 Costco 反而增長了 4.8%。分析師約瑟夫·費爾德曼(Joseph Feldman)在給客戶的報告中指出,數據表明 Target 在 1 月下旬到 2 月中旬期間的客流量明顯下降,與其調整 DEI 計劃的時間高度吻合。
Placer.ai 也提醒,天氣、經濟形勢等因素可能同樣影響了購物趨勢,但 Target 面臨的消費者信任危機不容忽視。
雙重壓力下的 Target 和 Best Buy
Target 和 Best Buy 目前正面臨雙重挑戰——關稅帶來的價格上漲壓力,以及 Target 因 DEI 計劃調整引發的消費者抵制。
關稅方面,美國消費者可能很快會看到食品和電子產品價格的上漲,而企業的盈利能力也將受到影響。與此同時,Target 的品牌形象調整正影響其客流量,給市場表現帶來不確定性。
未來幾個月,這兩大零售商如何應對挑戰,將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