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近日,摩根士丹利信貸證券化產品研究和策略主管Vishwanath Tirupattur撰文稱,一年前的本周,全球股市觸底,初請失業金人數飆升至曆史高位,全球經濟因疫情而癱瘓,悲觀情緒開始顯現。
也是在這個時候,大規模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幹預開始了,與災難的嚴重性相當。今天,人們越來越有希望看到“隧道盡頭的光明”,“瘋狂三月”的回歸是一個跡象,表明我們正在回歸常態。
在過去的六到八周內,風險資產似乎了無生氣。自2月初以來,標準普爾500指數基本沒有變化,美國投資級信貸息差一直維持在90個基點左右的窄幅區間內。
另一方面,利率穩步上升:同期,基準的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攀升了約60個基點。這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面對面接觸的地方,我們需要思考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關系。讓我們深入探討這種政策融合背後的緊張關系。
經濟增長強於預期,再加上整體失業率大幅下降,傳統的應對措施會導致貨幣政策因通脹上升的預期而趨緊。事實上,債券市場的預期是2023年初加息25個基點,到2023年底再加息兩次。
他們的論點是,數萬億美元的刺激計劃和加速的疫苗接種運動意味着,如果想要通貨膨脹不失控,利率不可能保持在如此低的水平。
然而,FOMC的點圖、以及FED主席鮑威爾上周在FOMC會後新聞發布會上的講話和美聯儲官員隨後的聲明都表現出了強烈的鴿派色彩。
正如Ellen Zentner、Matthew Hornbach及其同事所指出的,“政策制定者不僅對鴿派指引‘下了兩倍的注’,他們還‘下了三倍的注’。”
他們強調,盡管FOMC的中位成員現在認為,核心通脹率將在2023年之前保持在2%或以上,但僅憑這一點並不能成為考慮加息的理由,因為與就業最大化相一致的強勁勞動力市場條件是美聯儲的主要反應功能。
美聯儲不僅提高了未來加息時機的門檻。在縮減資產購買規模的問題上,伯南克的語氣同樣溫和,他說,“我們已經說過,我們將繼續以這種速度購買資產,直到我們看到實質性的進一步進展。那是實際的進展,而不是預測的進展。這與我們過去的做法不同。”
債券市場反映出的傳統政策反應,與美聯儲發出的明確信息形成了鮮明對比。那麼市場會向美聯儲靠攏,還是美聯儲會將其反應功能轉向市場的傳統思維?
我們的全球宏觀策略師Matthew Hornbach和Guneet Dhingra相信前者,暗示投資者將近期技術驅動的價格走勢視為噪音,關注美聯儲發出的信號。
他們建議在美國國債收益率曲線的“腹部”位置加碼,也就是達到5年期國債收益率與30年期國債收益率曲線陡度。
該行經濟學家繼續預計,美聯儲將在2023年第三季度加息,資產負債表將從2022年1月開始縮減規模。顯然,就政策而言,我們正處於一片未知的水域。
正如該行Andrew Pauker、Michael Wilson及其團隊所警告的那樣,這種政策反應可能意味着,當前的經濟周期可能會比前三個周期更熱,但時間會更短。他們認為,風險資產的主導地位已經從周期的“早期”轉向“中期”,投資者應該相應地調整頭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