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周五(10月29日),極端天候頻繁發生,促使1990年代問市的風險轉移利基商品“巨災債券”(catastrophe bonds)邁向主流,其規模已穩步擴張至超過300億美元,發債額更有望連兩年創新紀錄。
巨災債券如何運作?
債券的一方是想保護自身免於天災損失的保險商、企業、政府機構,另一方是願意拿自己的資本承擔風險的投資人,以換取定其利息,此外,巨災債券的表現與主流資產較無關聯性,可以用來分散投資風險。
在天災中成長的投資
風險專家表示,今年上半年氣候變遷的損失極為驚人,估計達400億美元,為十年來最糟糕的表現,分析師預計,這種影響將鼓勵企業和保險公司都希望與資本市場分擔氣候風險。
銀行家和投資者表示,氣候威脅惡化,推動巨災債券的發債額預計將連兩年突破新高。Neuberger Berman執行董事Peter DiFiore表示,的確有需要進行風險轉移,現在每個人都了解到、或被迫了解到,很多風險未獲得管理。
DiFiore說:“作為投資者,我認為氣候不確定性可能是我一生中看到的最大機會之一。”“人們對天災類型的事件越來越關注,並且它對首席財務官和風險經理的重要性上升. .我認為這將為像我們這樣願意付出代價承擔風險的團體創造很多機會。”
過去12個月來,巨災債券的發行者包括牙買加政府,該國在世界銀行協助下,成為第一個發售巨災債券的加勒比國家,另外,谷歌母公司Alphabet也推出巨災債券,取得傳統地震險以外的保障,最近幾周,香港當局也發行了巨災債券,支付台風損失。
Aon Securities的負責人Paul Schultz說,巨災債券仍在早期階段,今年肯定會締造發債新紀錄,估計這種勢頭會直接延續到2022年。
風險與收益變化
然而,一些學者警告投資者不要下這個賭注,意大利米蘭比可卡大學經濟學教授克勞迪奧·莫拉納(Claudio Morana)表示:“對養老基金等機構投資者而言,與環境做賭注風險太大。”三年前,他與人合着了一篇論文,認為巨災債券嚴重低估了全球變暖的風險。
與此同時,根據保險相關證券信息提供商Artemis.bm的一項數據,巨災債券的收入/其預期損失的倍數多年來一直在下降。瑞士再保險資本市場部門的ILS銷售主管Judith Klugman說,部分原因是對於許多投資者而言,多元化收益是關鍵的吸引力。
【廣告】高勝率訓練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