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應對氣候變化和減排方面,比特幣挖礦頻頻受到批評,被指"浪費大量能源"。然而,一項最新研究卻發現,科技巨頭公司的碳排放量,已經遠超了比特幣挖礦整個生命周期內的碳排放量。這一驚人發現,徹底打破了人們長期以來對比特幣"高耗能"的固有認知。
根據最新數據,自2019年以來,美國科技巨頭公司所產生的碳排放量,已經超過了比特幣網絡自2014年以來的總體碳排放量。亞馬遜單獨一家公司一年的碳排放量,就已經超過了比特幣網絡一年的碳排放量。如果再加上谷歌、微軟等公司,美國科技巨頭的年度總碳排放量將遠超比特幣。
要準確計算比特幣全球範圍內的碳排放量是非常困難的。目前還沒有任何研究團隊能夠獲取到所有參與比特幣挖礦國家的電網使用數據和成本數據。不過,研究人員通過對比實際挖礦活動和成本估算,也能得出一些可信的估計。
一項由聯合國大學進行的研究發現,2020年至2021年間,全球比特幣挖礦網絡消耗了173.42兆瓦時的電力。如果將比特幣網絡視為一個國家,其能源使用量將超過巴基斯坦(擁有2.2億人口)。另一項研究估計,比特幣挖礦每年可能產生約65.4兆噸二氧化碳排放。這意味着比特幣網絡的碳排放與整個希臘國家大致相同。
但是,亞馬遜在2021年報告稱,其產生了7154萬噸二氧化碳排放。相比之下,比特幣的估計年排放量為6540萬噸,亞馬遜明顯是更大的排放源。如果再加上谷歌在2023年排放1430萬噸,以及微軟在2023年排放1530萬噸,總量就超過了1億噸每年。這還未包括蘋果公司2023年排放1560萬噸的數據。
盡管直接將公司報告的碳排放數據與比特幣估計的排放數據進行比較並不完全科學,但很明顯,科技巨頭的碳足跡要遠遠大於比特幣。即使假設人工智能、比特幣和雲計算的數據中心在功耗和碳排放方面大致相當,那麼數據顯示,自2019年以來,美國科技公司的碳排放總量已經超過了比特幣整個曆史上的所有排放量。
這一發現顛覆了人們長期以來對比特幣"浪費大量能源"的固有印象。因為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將比特幣挖礦過程中的巨大能耗和碳排放問題,作為批評該加密貨幣的主要論點之一。然而結果證明,即使比特幣挖礦的碳排放確實比一些傳統行業多些,但相比之下,科技巨頭公司的碳排放才是真正的"大戶"。
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科技公司的數據中心、雲計算業務和人工智能服務的能耗巨大,遠超比特幣挖礦;二是比特幣網絡的碳排放雖然大,但畢竟是去中心化的全球性網絡,相比之下,少數科技公巨頭的排放就顯得更加集中和龐大。
這一發現令人深思。科技巨頭們都曾做出"淨零排放"的承諾,但隨着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和服務的興起,科技公司未來的碳排放勢必還會繼續飆升。這意味着,過去人們常常把矛頭指向比特幣的"汙染"論點,可能需要徹底重新審視和調整。
"比特幣的價值是否足以抵消其碳排放帶來的潛在危害"一直是爭議的焦點。但現在看來,前提已然不成立,與科技公司相比,比特幣的碳排放實在是微不足道。並且,比特幣作為一種去中心化、透明安全的加密貨幣,其可持續發展前景一直備受好評。
行業內人士指出,隨着可再生能源在比特幣挖礦中的使用比例不斷提高,比特幣的碳排放將越來越小。而相比之下,科技公司的碳排放問題則遠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解決。未來,如何遏制更多巨量碳排放,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環保和可持續發展,將是一個值得各方共同關注和探討的重要議題。
綜上所述,這項研究的結果顛覆了人們對比特幣的固有看法,揭示了科技巨頭公司在碳排放方面的沉重負擔。大家或許應該以更客觀的態度看待比特幣,並將目光集中在那些碳足跡更大的行業上。畢竟,要實現全球氣候目標,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來源:金色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