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24日,金融政策、降準降息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相繼出台,A股出現強勢反彈,成交放量,繼而寬幅震蕩,上證指數自當周9月23日的2748.92點升至10月11日的3217.74點,三周漲幅17.05%。2023年伊始,竹潤投資基於良好的固收類產品業績,以及對未來市場的判斷,在偏債類私募機構中率先布局了股票策略產品,搭建的權益團隊學曆背景優秀、從業經驗豐富、行業覆蓋全面。正是基於近兩年的提前布局,竹潤投資抓住了這波行情,偏股類產品淨值顯著上漲。據資料統計,9月23日至10月11日,主觀多頭策略產品平均漲幅17.3%,其中最高31.72%,量化指增策略產品平均漲幅20.28%,其中最高21.4%,轉債增強策略產品平均漲幅15.82%,其中最高21.7%,固收 策略產品平均漲幅0.93%,其中最高6.14%。同時,投研團隊基於對市場、行業的深入分析和敏銳洞察,積蓄了進一步抓住市場機會的力量。
主觀權益
竹潤投資在前期持續的市場觀察中,深入洞察到宏觀經濟環境和政策導向的變化跡象,精準捕捉到行業複蘇的潛在機會,並提前布局。在政策不明朗的時期,重點關注了產業鏈上下遊的供需變化、核心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現金流,以及政策風向標的微調,這些都提供了信號。在汽車、機械、消費電子等重點領域,竹潤同樣展現了前瞻性布局的能力。汽車行業方面,隨着新能源車滲透率的不斷提升,提早關注到上遊原材料供需變化和核心零部件技術突破的機會,提前布局優質產業鏈公司。機械行業受益於制造業轉型升級和海外需求回暖,竹潤深入跟蹤智能制造及高端裝備的國產替代進程,把握了關鍵節點。消費電子方面,關注到行業創新周期和出口複蘇的趨勢,特別是在半導體和高端零部件領域的機會,適時布局,獲得了顯著回報。
隨着近期一系列的貨幣政策及財政政策落地,市場迎來了拐點,竹潤也迅速加倉,組合中的核心持倉獲得了顯著收益。
當下第一波行情看好順周期板塊的估值修複,展望後市,竹潤投資認為當前政策驅動疊加行業景氣度提升,將繼續為市場帶來結構性機會。過去兩周指數走勢較強,接下來進入第二階段,個股機會更多。後續需要持續關注政策落實的深度和節奏,動態調整投資策略,尋找具有長期成長空間的優質標的。
量化指增
竹潤投資於2023年組建了量化團隊,並同步發行了中證500指數增強以及中證1000指數增強基金,在今年也發行了滬深300指數增強產品。指增是一場“馬拉松”式的投資,在經曆了一年多alpha的不斷增長回撤修複再增長後,終於在這幾周迎來了beta市場收益的拐點,各大指數大幅度反彈後又開啟了震蕩下跌的行情。在市場劇烈波動的情況下,竹潤量化指增產品依然穩定地同時獲得指數收益和超額收益。
展望後市,這波指數經曆過劇烈上漲及回撤波動後,基本可以確認年初的低點,在未來的日子里應抱着謹慎樂觀的態度進行投資。從股指期貨基差的角度來看,大幅上漲帶來的股指期貨基差升水狀態也在節後一周開始逐步收斂,相信會穩步走向平穩狀態。從策略本身來看,因子和模型在目前市場狀態下表現較為平穩,沒有因市場的劇烈波動而造成回撤,風控暴露也較為嚴格,力爭在未來繼續在收獲beta收益的同時獲得較為穩定的超額收益。
可轉債
今年以來,轉債市場經曆了兩次較大幅度的調整,轉債市場一波三折,首先是一月股市回調引發的股性較強的轉債的調整,其次是6月底因信用問題引發的低價偏債的轉債的大幅回調,後續甚至傳導至平衡型轉債。面對這兩次較大幅度的調整,竹潤投資應對方式也稍有不同。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竹潤認為權益市場機會不大,一直保持在較低的轉債倉位,因此躲過了一月的調整,並在一月底二月初少量進行了抄底,並在後續的反彈中逐步止盈了部分倉位,收獲了一部分利潤。時間行至六月,轉債市場突然大幅下跌,同時伴隨着交易的放量,弄清了下跌的原因主要是信用風險的恐慌情緒和機構出庫後,照新“國九條”的要求對原有的信評框架進行了較大幅度的更新,對全市場轉債進行了風險排序,在此基礎上,認為轉債市場的快速下跌帶來“錯殺”修複的機會,於是對排除信用風險的轉債進行了重點布局,再次提升了組合的倉位。
無論是博取短期反彈還是布局“錯殺”轉債,都是給予對未來權益市場相對樂觀的判斷。首先,轉債是特別適合左側布局的品種。從曆史角度來看,當各類數據均處於極值時,回歸特性較為明顯,而當前無論從轉股價格、轉股溢價率還是到期收益率均處在曆史的極值,估值的修複只是時間問題。其次,信用問題的本質是由於權益市場的低迷引發了投資者喪失轉股希望,繼而對上市公司還本付息能力產生擔憂,而在股市的底部區域中,一旦股市有所反彈,投資者重燃轉股希望後,信用風險的定價將重歸理性,轉債價格也自然得到修複,節前股市反彈帶動轉債中位數價格提升,也反應了這樣的規律。基於對轉債市場的深刻理解,竹潤的相應操作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對於後市,竹潤投資認為,雖然短期股市波動較大,但隨着美國降息周期開始、國內刺激政策的持續發布,國內經濟將逐漸趨穩,股市也將逐步修複。在股市逐步修複的過程中,轉債價格中樞也將隨之修複,低價轉債的數量也將會大幅減少,未來更多的收益將從債性收益轉向股性收益。
城投債
一直以來,竹潤投資依據自身系統的城投平台評估體系,自上而下優選受資源傾斜較多的省份,並且剔除尾部風險較大的平台進行配置。策略上一直以持有到期策略為主,享受票息收益。自2023年7月城投信用利差無差別收斂的環境下,堅持“短久期 低杠杆 集中度控制”,以穩健為優先。因而在今年8月之後,信用債整體估值開始回調,期間因為嚴控久期杠杆,我們所受到的影響也相對較小,所堅持的底線在當下開始凸顯價值。
8月初竹潤曾經提示,當前央行監管長債操作和宏觀政策走向均不明朗,機構後續的避險或止盈情緒可能上升,進一步加劇利率波動幅度與信用債估值回調幅度,因此對於久期下沉與加杠杆繼續保持中性態度。
當下形式相對8月更加複雜,信用債市場估值調整還需要維系一段時間,原因在於:
1)9月24日重磅政策陸續出來以後,短期內A股放量大漲,股債蹺蹺板效應帶動利率回調。
2)城投中觀層面,我們認為當前城投估值回調的根本,是因為之前下行得過快,目前處於回歸應有水平階段,而非風險爆破階段。
3)進入四季度,尤其臨近年末,機構可能面臨贖回帶來的流動性風險,可能會加劇波動。
但對當前城投策略投資,竹潤依舊覺得可以保持樂觀:
1)從長期來看,當前無風險利率回調受股債蹺蹺板影響因素較多,長期中樞依舊取決於基本面,當前絕對性拐點還沒到來。經濟基本面修複需要周期,而當前貨幣政策也打開了寬松空間對此嗬護,後續關注經濟基本面邊際改善情況。
2)城投政策層面,中期判斷依舊處於強政策周期以內,並且竹潤擇券一直是依據系統的平台打分體系,剔除了城投成色不好,償債能力弱的尾部城投平台。目前市場主要擔憂城投退平台後償債風險是否會提高,150號文規劃的退平台周期一直到2027年6月末,平台退出後新發債周期或許還要1-2年,融資平台清零過程中首先應該伴隨着債務逐步化解,因此同步還需要化債政策加碼,後續可能存在風險的點在於高風險區域弱資質城投在期間進行債務重組時可能會影響到標債兌付。因此債券城投3-5年內還處於政策強周期以內,防範化解地方債務風險依舊是當前首要任務。竹潤平均持倉在2Y左右,且對平台已經進行過信用層面掐尾篩選,因此依舊可以期待長期穩定的票息收益。
再展望後市操作,依舊以存量持倉城投為安全底倉,以票息策略為主,期間密切監控平台各類債務到期償付情況,跟蹤負面輿情,跟蹤當地之後獲得新增的化債資源如何,持續評估所屬地區政府資源協調能力,如有變化及時調整;同時在回調期間監控各區域信用利差分化情況,留意是否存在超調機會可以擇機買入。對於一級新發,四季度大環境維持債市震蕩判斷,疊加流動性影響,信用債整體估值還處於回調期,因而謹慎參與。
而在城投平台轉型期間,產業債的發行量與流動性或許會逐步改善,未來信用債中其他產業債還有挖掘,轉型後城投可能以地方國有企業產業債視角再進行評估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