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1日,A股三大指數衝高回落,滬指午後再度翻綠,深證成指、創業板指漲幅持續收窄。
午盤,30年國債指數ETF(511130)盤中寬幅震蕩,微跌0.02%,成交額近13億元,換手率43.52%,交投活躍。10月14-18日,長端利率經曆“過山車式”的一波三折行情。10年國債活躍券(240011)下行至2.11%(-2bp);30年國債活躍券(2400006)持平至2.30%。
華西證券表示,當前債市面臨的主要矛盾可能是非銀機構負債端的資金流失,以及短期內負債端變化方向的不確定性。在本輪調整中,大部分的固收類產品資金或轉移至股市並且沉澱下來。
負債端的變化主要會從兩個方面影響債市行情。一是“非銀有錢”的債市最優狀態不複存在,取而代之的則是“非銀缺負債,但銀行不算特別有錢”的新情景,非銀偏貴的資金成本往往也會通過息差邏輯傳導,存單等短端利率的下行空間受限。二是面對負債端的不確定性,即便行情修複,各機構在策略上也會變得更加謹慎。在強交易盤力量缺失的情況下,長端利率下行的連貫性大幅減弱,消息面的輕微擾動,都可能讓長端利率產生2-3bp的回調。
綜合來看,債市整體處於大方向不空,小擾動不斷,風險水平不高的階段。在這種情形下,長債大幅上下行的可能性或均不大,對於配置盤而言,仍是較好的配置窗口,應堅定抓住每個利率上行的時點逐漸布局。與流動性估值體系給出的合理定價相比,目前10年的國債與國開、7年、30年期國債均為更加適合作為逢高買入的配置標的。
與此同時,由於當前久期情緒偏弱 10年及以內地方債相較同期限國債還普遍存在15-20bp左右的利差,利差在近兩年序列中多處於50%及以上的中高分位數,可能也是合適的配置品種。同時,在市場預期不穩定的階段,對於負債端不穩定的機構,將倉位更多配置在流動性較好的久期品種,或相對占優。
以上內容與數據,與界面有連雲頻道立場無關,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