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私人資本屈向軍:批判性思維缺失,創新只是空中樓閣
繁簡切換

FX168財經網>合作>正文

長安私人資本屈向軍:批判性思維缺失,創新只是空中樓閣

文 / 第三方供稿 來源:第三方供稿

11月9日,以“校企合作,產城融合,發展新質生產力,重塑新時代武漢之‘重’”為主題的華中科技大學第十六屆企業家論壇在江城武漢舉辦,本屆論壇由武漢市人民政府、華中科技大學指導,華中科技大學校友總會、企業家協會、創業投融資協會主辦,金融界為媒體支持單位。

長安私人資本屈向軍在主題演講中表示,校友情誼是寶貴財富,華科企業家論壇是真誠交流的殿堂。批判性思維是創新之源,而華科在此領域領先全國。新生產力在於技術創新,需對接頂尖科研、去行政化、構建企業長期預期。政府應簡政放權,打造安全信譽高地,以誠信招商。而華科人當以心智生產力為引擎,共築大城崛起,引領突破性創新。

尊敬的老師,校友領導,各位新老朋友,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站在這里,心中充滿了感慨與敬意。有人或許會好奇,我們為何從不涉足商業性公開活動,卻唯獨對華科企業家論壇情有獨鍾。答案其實很簡單:大學校友,是人生中自主選擇的最重要且難以改變的社會關系。我們在這里,不僅共享了高素質的教育背景,更共同度過了那段寶貴的青春歲月,這份情誼,是任何外力都無法割舍的紐帶。

想象一下,親友、老鄉、戰友,這些關系大多由命運安排,非我們所選;同事,則可能隨時間和環境頻繁變動。唯有大學校友,這份關系不僅穩定,而且充滿可能。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校友間的違約成本高昂,因為彼此知根知底,失信的代價巨大。當然,這並不意味着校友中沒有小人,但在面對複雜問題時,多問幾個校友,總能找到真相,聽到實話。

校友會,一個真正為校友服務的機構,它不看重你曾經的等級,也不在乎你現在的職務,只看你在校友中實實在在出了多少力,做了多少事。而華科企業家論壇,正是這樣一個難得的場合,讓我們校友能夠坐下來,坦誠溝通,交流信息,貢獻思考,共同探討。在這里,少了套話和虛話,多了真誠與實效。

當前社會,信息繭房現象普遍,它像是一雙無形的手,將我們困在自我構建的幻象中。而能夠對你說實話的人,就像是在你即將掉入深淵時伸出援手,這種真誠與善意,是何等的彌足珍貴。求真是創新的第一要務,維護這種氛圍,就是保護創新的火種。華科企業家論壇已經成功舉辦多屆,希望我們能將這一優良傳統繼續傳承下去。

言歸正傳,我想借用一句經典台詞:“同學們,我們又回來了。”這兩天,有一個人的歸來牽動了整個大國的心弦,甚至讓許多朋友反目。但今天,是我們回來了。上一次在武漢相聚,還是2017年的百萬校友資智回漢工程。這是武漢在全國首創的一項創舉,發揮高端智力牽引,匯聚人才資本和產業優勢。華科系校友在丁洪祥師兄和張明師兄的帶領下,率先接棒,為江城簽下千億投資,打響了敢為天下先的第一槍。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正是那次論壇的推動,才有了創新教育與批判性思維研究中心的批準成立。回到Dream Spark,感慨萬千,我也想說說這些年來華科與批判性思維之間的那些事兒。這一切,發軔於啟明學院,全國首創的人才培養基地。當時的劉毅老師敏銳地意識到,人才培養需要批判性思維。而我們的老校長楊松子院士,更是在十幾年前就高瞻遠矚地提出,批判性思維是理性和創新的核心能力,沒有批判性思維,就無法實現真正的素質教育。

很多人望文生義,將批判性思維片面理解為批判和否定。其實,它是一種開放性、探究性、建設性、創造性的科學思維,是反思性的自我認知,始於最大限度的善意,忠於理性和科學。當時,教育界對此多有質疑和排斥,但劉老師不畏艱難,拓荒性地解決了一系列難題,無私奉獻,不計名利。我們親切地稱呼他為“坦克”。後來,中心的成立也是他們推廣的結果。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剛退下來的李培根院士,毅然掛帥中心主任。中心的成立曆經坎坷,長時間的不確定,但我們作為校友,對母校進行了公益捐贈。在這個過程中,我對華科充滿了感激和讚賞。因為,如果當時開會有一個人明確反對,這個中心很可能就泡湯了。但長時間無人反對,這一點,放在全國任何一所高校都很難做到。終於在2017年十九大召開之際,全國高校迄今唯一的創新教育與批判性思維研究中心成立了,這是對武漢創新城市精神的一種致敬。

追溯源頭,我們的創校校長朱九思先生在萬馬齊喑的年代,頂住壓力,獨立思考,吸納人才,奠定了華中科技大學在中國高等教育史上的獨特地位。這是一所沒有曆史品牌、沒有雄厚背景、沒有地緣優勢的草根逆襲者,卻奮發圖強,躋身全國一流高校之列,實現了突破性創新。朱校長的敢於競爭、善於轉化,已經深深融入了華科大人的基因,與武漢的敢為天下先精神一脈相承。

中心成立後,我們面臨了諸多質疑和挑戰。先驅還是先烈?直到2021年兩院院士大會上,最高領導明確指出,要更加重視科學精神、創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而批判性思維,作為科學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底層思維邏輯,它的作用日益凸顯。2022年,教育部長也發文強調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2023年,現任校長尤政院士在中國教育報發表文章推廣批判性思維教育,這是重點高校現任主持者中推廣批判性思維的第一文。至此,華中科技大學在教育理念和創新思維教育上遙遙領先。2024年,華科附小獲得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這是基礎教育的最高獎項,難度甚至超過了一年一度的科技進步一等獎。而這個獎項的獲得,正是附小將批判性思維教育全面納入課程體系,並堅持9年之久的結果。

說到這里,很多人會問,做投資的為什麼會對批判性思維感興趣?批判性思維有什麼用?設想一下,我們每天都要根據大量錯綜複雜的信息作出判斷和決策,有時甚至是對立的信息。如果我們采納了錯誤的信息,沒有對信息作出充分的分析和論證,沒有對觀點進行比對驗證和修正,那麼結果很快就會反映在我們的決策和經營中。對於自有資金來說,認知謬誤會讓我們付出慘痛的代價。而批判性思維,就是幫助我們樹立事實與真相的基礎思維能力,指導我們做出合理決策。從研究中形成框架,指導投資,再用投資實踐來修正框架認知,這是一個認知的閉環。

很多人沒有意識到批判性思維對投資的核心價值,也沒有意識到投資是少有的能夠通過批判思維的不斷學習和實踐,提高認知和人生意義的職業。所以我們如獲至寶,受益匪淺。這次回來,我們就是為了感謝和推廣批判性思維。過去10年,我們運用這種思維對金融危機後的社會經濟生活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科技將代替金融成為社會經濟生活的主導力量。以技術創新為主要特征的創新方式,會逐漸成為社會主流。比如,我們想要的是會飛的汽車,得到的卻是140個字符,這就是技術需求得不到滿足的真實寫照。直到2019年,國內90%的機構還沉迷於互聯網投資,而我們則一門心思專注做技術創新的投資,專注做從0到1的投資,如創新藥和器械、半導體、航空航天和材料等。

今天我們所說的新生產力,我理解正是技術創新所代表的生產力,只不過智能化、數字化的特征更為鮮明。而心智生產力的實現,以研發端為脈絡,可以分解為教育人才端、研發端和產業端三部分。要三部分共同發力,從教育人才端發力,首要一點是要和全世界的頂尖科研資源對接。世界上沒有無源之水,也沒有無本之木,所有的原創都有軌跡可循。文藝複興不是在意大利憑空產生的,而是希臘的科學知識被羅馬吸收,再經由羅馬傳入阿拉伯帝國,佛羅倫薩處在臨近阿拉伯帝國的地方,通過把希臘傳下來的科學知識由拉丁文、阿拉伯文轉化為拉丁文,才有了文藝複興的產生。美國早在20世紀初就已經是全球的經濟中心,但不是科技中心。德國是科技中心,是因為二戰中和二戰後大量的科學家遷移到了美國,美國才成為科技第一強國。

所以,無論如何都要想方設法和頂尖科研資源對接,不能聽之任之,無所作為,更不能采取對立排斥的狹隘態度。那樣,即使局部像前蘇聯一樣放了衛星,整體職能和創新也會漸行漸遠。第二,素質教育應該重點培養批判性思維來塑造科學精神。要始終鼓勵獨立思維的建立,尤其對最頂尖的人才來說,創造就意味着天才必然獨行。構建一個尊重包容、能夠吸引天才並讓天才得以發揮的科研環境尤為重要。以色列培養精英的學校叫塔皮奧特,畢業生是以色列創新創業的中堅力量。他們的學生,剛剛進入大學,就可以向講課的戰鬥英雄、前國防部長直接提問,質疑他的做法。所以我們不能光羨慕別人的創造成果,也要想想這些成果從哪兒來。

從研發端發力,最關鍵的就是要去行政化。有一個現成的可借鑒的案例,那就是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DARPA成立60多年來,僅使用美國國防預算的不足0.5%,卻促成了互聯網、GPS系統、隱身飛機、激光武器、無人機、自動駕駛、彈道導彈防禦系統、達芬奇機器人等一系列人類曆史上的重大創新,堪稱全球最具創新力的機構。很多人看到這里就興奮了,認為科技創新還是要政府主導,DARPA不就是現成的案例嗎?其實不然。它的成功在我看來是做好了三件事:第一,市場化導向,前端是市場需求牽引,後端是產業和商業的市場轉化,中間的項目研發孵化也是面向全國征集相應的科研機構,市場化的征集。第二,專業化運營,面向全國招聘相應的專業人才,高效決策機制也取決於其高度專業化。成立之初開籌備會議,這些頂尖的企業家和科學家對國防部官員說:“你只需要參加第一天會議和最後一天的會議,提供需求和對商討形成的意見進行評估,其他專業事項都有專業人員商議。”第三,扁平化管理,它僅有200多號員工,只有兩個層級,一層是領導層,一層就是項目經理。項目經理在全院範圍享有很大的自主決策權,所以盡一切可能的去行政化,最大限度地抑制了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由此形成了允許試錯、寬容失敗、充分信任的良性創新文化與不拘一格的創新模式。今天,企業是美國研發領域的主要執行者,2022年經費占到了78%,高校占10%。

所以,政府要發揮風險投資的先導作用,就應該把基金主要委托給相應站在科技前沿的產業領袖企業的產業投資部門,比如咱們華工科技的投資部門,發揮市場化、專業化運營優勢。不是說財務投資機構不行,而是要根據基金各期完整的財務數據和退出的DPI指標來建立客觀全面的評價體系。不要聽他吹牛投了什麼明星案例,而要看他總共投了多少案例;不要聽他說賺了多少錢,而要看他總共投了多少錢,否則總體算下來很可能就虧了錢;不要看他某一個案例賺了多少錢,而要看他所有項目整體平均回報。你又不是買彩票,買彩票你中獎的概率不大,總之不能拿偶然當必然,心甘情願做韭菜。如果這個機構不願意提供數據,有所隱瞞,或者只是部分提供好的數據,那後果是可以想象或者很難想象的。可以想象的是很糟,很難想象到底有多少。

還有一個數據值得注意,大學的應用研發應該和產業接軌,和產業機構密切合作,建立相應的日常咨詢機制。華為的IPD(集成產品開發)向IBM學得很好,做得更好,甚至已經超過了IBM的幾個基地。它的研發流程體現了系統思維,核心是需求導向,真正把握了用戶需求和痛點,結合了工程化、產業化的核心節點,把跨部門和供應鏈的訴求和協同統一起來,是非常值得每一個研發工作者學習的。

從產業端發力,就是要形成企業的長期穩定預期。因為創新研發過程是一個超長周期,如果沒有這種預期,企業壓根不會投入,社會就會充斥短期行為,創新就無立足之地。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國家層面的法制建設,這不屬於我們今天在這里可以探討的範疇。稅收政策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何況今年稅收政策已經明令要求全國拉平一盤棋。那麼,作為一個區域就束手無策了嗎?其實還是可以構建一個差異化的有利於創新的區域環境。

就好比幾個人野外遇到了熊,不在於哪個人跑的速度有多快,而在於跑的速度比別人快。第一,塑造環境,要樹立休養生息、不折騰企業的指導思想,要營造民營企業是造福民生的頭號工程的氛圍。民營企業太不容易了,和其他國家相比,他們是最應該發揮更多積極價值的群體。看看中國曆史,有多次戰亂對人口和經濟構成重大衝擊,但只要政局穩定下來,采取休養生息的政策,經濟都會從谷底奇跡般恢複增長,攀升到世界前列,人口也會相應大幅增加。如西漢初年,人口從2000萬銳減到800萬,經濟困頓,民生凋敝,但實行輕徭薄賦的政策,80年後人口很快達到6000萬,經濟總量也世界領先。改革開放40年的曆史,就是一部簡政放權、還利於民的曆史。中國經濟再創奇跡,在中國要求政府機構一下子服務企業很到位,不是很現實,但可以要求政府機構盡量不去折騰企業,不刁難企業。要折騰就折騰自己,盡量幹給企業牟利的事兒,幹給企業松綁的事兒,如果還能給企業服務的事兒,就只能大書特書、隆重獎勵了。

第二,打造區域成為全國尊重愛護企業的安全高地和信譽高地。穩定預期第一位就是建立企業家的安全預期,建立企業家安心寬心的寬松環境至關重要。要大張旗鼓明確宣傳“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嚴禁釣魚執法,杜絕口袋罪,堅決不倒查20年,堅決保護企業不受遠洋捕撈的侵擾。要把造成國家和他人重大財產損失、形成惡劣社會影響的經濟犯罪和其他一般性的經濟違法犯罪案件區分開來,以盡量減少此類案件的發生為考核標準。在此類案件入刑違法和違規的考量中,以盡量不影響企業家人身安全、不影響企業財產安全、不傷及企業正常運營為原則,不輕易入刑,盡量降低等級,盡量減少處罰。大幅壓縮政府各個機構面向企業的監管類事項和監管類指標,強化相應服務類指標。

各地都在忙於招商引資,領導也親力親為出了不少力,花了不少錢,但效果不彰。一旦落地出現問題,只能靠和領導的關系才能落實部分事項。領導疲憊不堪,企業家想找領導也時常顧不上,所以有很多“關門打狗”的招商故事。既然把招商引資作為發展地方經濟的大事來抓,與其抓物理空間有限度的招商引資,不如把招商引資的承諾落實作為招商引資的頭等大事來抓,塑造地方的品牌。西木立信,這個典故大家都知道,聲名遠播的品牌所具有的無可比擬的傳播力和吸引力,會使招商引資的效率倍增。

今天我們在這里探討發展心智生產力,共築大城崛起,高階創新,包括顛覆性創新和突破性創新。亨頓的人工智能就是顛覆性創新,馬斯克的電動汽車就是突破性創新。顛覆性創新對資源稟賦、環境和時間周期要求特別高,而突破性創新往往是品類的再生或者衛視和圈層的躍升。對於武漢這樣的超大城市和華科這樣的一流高校,突破性創新更具現實意義。我想說,我們生長於有着先驅血脈的土壤,成長於有着創新基因的華中科技大學,以高職人才為支點,以智能社會為方向,在突破性創新的道路上,我們繼往開來,大有可為。謝謝大家!

分享
掌握最新全球資訊,下載FX168財經APP

相關文章

48小時/周排行

最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