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銀行問題“纏身”:前三季度營業、淨利雙降,原董事長被“雙開”,資產質量承壓
繁簡切換

FX168財經網>合作>正文

鄭州銀行問題“纏身”:前三季度營業、淨利雙降,原董事長被“雙開”,資產質量承壓

文 / 第三方供稿 來源:第三方供稿

11月11日,河南省紀委監委網站發布的通報顯示,鄭州市政協文化和文史委員會原主任王天宇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和公職。由於王天宇曾長期任職於鄭州銀行(002936.SZ)並曾任該行董事長長達12年時間,鄭州銀行一時間站上風口浪尖。

證券之星注意到,鄭州銀行此前三季報中營收、淨利潤雙降,業績下滑態勢明顯,整體表現更是在行業中屢屢墊底,加上高管層動蕩不安,原董事長因嚴重違紀違法被查,數位高管超期任職且存在履職不合規現象,多次引發市場擔憂。

此外,鄭州銀行資產質量長期堪憂,不良貸款率居高不下,在城商行中持續處於高位,且房地產業不良貸款問題尤為突出,資本充足率排名靠後。這些問題相互交織、彼此影響,構成了鄭州銀行當下面臨的多重困境。

業績下滑,盈利能力堪憂

證券之星注意到,就變化幅度而言,鄭州銀行的業績下滑曲線明顯,2024年前三季度,其實現營業收入90.41億元,同比減少13.71%,歸母淨利潤為22.44億元,同比下降幅度更是高達18.41%。

對比往昔,曾經的鄭州銀行盈利也曾風光無限,一年盈利可達三四十億元,雙位數的增長速度也是常態。但2020年起,業績便開始震蕩式下滑,逐漸偏離快速發展軌道。

深入探究其收入結構,不難發現諸多問題的症結所在。利息淨收入方面,在前三季度實現 73.85億元,然而同比減少了16.32億元,降幅達18.10%。利息收入作為銀行的主要盈利來源之一,出現如此大幅度的下滑,主要是受到外幣資產規模變化、匯率波動以及息差收窄等多重因素的綜合影響。

近年來,全球經濟形勢複雜多變,匯率市場波動頻繁,鄭州銀行的外幣資產面臨着較大的匯兌風險。同時,隨着市場競爭的加劇,銀行間的息差不斷收窄,這直接壓縮了利息收入的空間。

手續費及傭金淨收入同樣未能幸免,實現3.50億元,同比減少0.92億元,降幅為20.89%。這反映出鄭州銀行在中間業務拓展方面的乏力,未能有效開發和推廣高附加值的手續費及傭金業務產品,在金融創新和服務升級方面明顯滯後於行業發展步伐。

此外,鄭州銀行還面臨着減值準備計提的巨大壓力。2024年前三季度發放貸款及墊款減值準備高達118.38億元,較年初僅增長0.24%,但卻對淨利潤產生了嚴重的侵蝕作用。大量的減值準備計提,一方面表明銀行對潛在信用風險的擔憂和謹慎態度,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其資產質量的不穩定。

高管動蕩與內控危機

於近期公開披露,原董事長王天宇的落馬無疑是一場強震,給鄭州銀行帶來了一定的衝擊。

證券之星注意到,王天宇在鄭州銀行供職近27年,從基層崗位一路攀升至董事長,在其任期內,鄭州銀行實現了A股和H股上市的重大跨越,曾經一度被視為銀行發展的引領者。

然而,11月11日,河南省紀委監委發布公告顯示,經查,王天宇利用職權違規為他人謀取人事利益,廉潔底線失守,縱容、默許親友利用其職權謀取私利,違規從事營利活動,甚至貪汙公款,大搞權錢交易,為他人在貸款融資等方面提供幫助,並非法收受巨額財物,還違法發放貸款。其行為不僅嚴重違反了黨紀國法,也極大地損害了鄭州銀行的聲譽和利益。

此外,除了原董事長的問題,鄭州銀行還存在多位高管”超期”任職的現象。副行長郭誌彬自2015年12月任職,至今已將近9年;行長助理李磊、張厚林皆自2017年11月起任職,至今已滿7年;已離任的首席信息官薑濤任期由 2015年12月至2023年9月,間隔將近8年。

原銀保監會《關於銀行保險機構員工履職回避工作的指導意見》,關鍵人員和重要崗位員工輪崗要求,在業務運營、內控管理和風險防範等方面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各級管理層成員、內設部門負責人和重點業務崗位員工,應明確輪崗期限、輪崗方式等要求,嚴格實行輪崗,其中,輪崗期限原則上不得超過7年。該規定旨在通過合理的輪崗制度,防止內部利益勾結和風險積累。雖然原銀保監會在2022年發布通知將任職回避問題存量處理期限延長到2023年底,但鄭州銀行的高管超期任職問題依然凸顯出其在內部管理和制度執行方面的薄弱環節。

新任董事長趙飛同樣面臨着履職合規性的質疑。自2023年7月由行長擢升為董事長後,趙飛便代為履行董事會秘書職務,直至2024年4月30日才聘任韓慧麗為新任董事會秘書,其代為履職時長9個月有餘。

而原銀監會規定中資商業銀行代為履職的人員代為履職的時間不得超過6個月,鄭州銀行明顯違反了這一規定。這一系列高管層的問題,反映出鄭州銀行在公司治理結構上的混亂。

內控方面,鄭州銀行也是壓力重重。從罰單數量來看,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4年11月,已收到來自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公開罰單14張,超過了2023年的9張罰單記錄。從被罰事由分析,57%左右的被罰事由與貸款相關,且各項違規行為貫穿從貸前調查、貸中審查到貸後管理多個環節。

資產質量“泥潭深陷”

一直以來,鄭州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居高不下,成為其心頭之患。2024 年9月末,不良貸款率高達1.86%,盡管較年初有0.01個百分點的微弱下降,但在所有城商行中仍然處於最高水平。

回顧過去幾年,不良貸款率一直是鄭州銀行的頑疾。2023年,其不良貸款率就高居板塊第一,分行業看,房地產業更是不良貸款的重災區。2023年末,房地產業不良貸款率高達6.48%,同比猛增近60%。

受經濟下行壓力、房地產市場深度調整的影響,當地企業資金鏈普遍緊張,償債能力大幅下降,鄭州銀行的房地產業信貸風險集中爆發,對應不良餘額18.91億元。大量的房地產不良貸款,不僅占用了銀行的大量資金,也增加了銀行的信用風險和資產處置難度。

資產充足率方面,鄭州銀行也面臨着嚴峻的挑戰。截至2024 年9月末,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分別為8.97%、11.08%以及12.29%,在同行業中排名靠後。

較低的資本充足率意味着銀行的風險抵禦能力較弱,在面對不良資產增加、市場波動加劇等風險時,缺乏足夠的緩衝空間。一旦出現大規模的不良資產核銷或市場風險衝擊,銀行可能面臨資本短缺的困境,進而影響其正常的業務開展和穩健運營。(本文首發證券之星,作者|趙子祥)

分享
掌握最新全球資訊,下載FX168財經APP

相關文章

48小時/周排行

最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