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導讀
導言:CPI降溫點燃科技股反彈
根據 www.TodayUSStock.com 報道,2025年3月13日,美國2月CPI數據意外低於預期,為美股投資者帶來喘息機會。隔夜,納斯達克指數上漲超1%,科技股領跑反彈,而道瓊斯指數小幅下跌。盡管市場情緒有所回暖,特朗普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仍限制漲幅,華爾街對短期反彈的可持續性存疑。本文將分析市場動態,聚焦科技股抄底機會及特斯拉的困境,並結合機構觀點展望後市。
市場表現:納指領漲,特朗普關稅陰影猶存
美國2月CPI超預期降溫,緩解了通脹壓力,標普500指數和納指分別收漲,科技股成為推動力,納指漲幅超1%,而道指小幅下跌。盤中行情幾經反複,顯示投資者在抄底與避險間搖擺。華爾街指出,特朗普多戰線關稅戰升級抑制了市場熱情,若高壓貿易政策持續,商品成本上升可能重新推高物價,抵消CPI利好。數據顯示,美股7巨頭動態市盈率普遍低於5年均值,估值收縮為抄底提供了吸引力。
指數 | 漲跌幅 | 驅動因素 |
---|---|---|
納斯達克 | 1%以上 | 科技股反彈 |
標普500 | 小幅上漲 | CPI降溫 |
道瓊斯 | 小幅下跌 | 關稅擔憂 |
科技股機會:英偉達GTC備受矚目
英偉達備受關注,因其CEO黃仁勳將於3月19日發表GTC大會主題演講,聚焦AI智能體和機器人技術。美銀重申“買入”評級,目標價200美元,稱當前股價極具吸引力。Wedbush認為,GTC大會或成科技股轉折點,過去8次活動中英偉達上漲概率達87.5%,漲幅區間為-0.59%至21.80%。彭博數據顯示,蘋果、微軟、亞馬遜等7巨頭的估值已回落至5年均值以下,Meta逼近均值,顯示科技股拋售或接近尾聲。
特斯拉承壓:交付預期下調
與科技股普遍反彈不同,特斯拉面臨悲觀預期。Evercore ISI將目標價從270美元下調至235美元,質疑其“實惠車型”創新性;摩根大通警告,Q1交付量或創近三年最差,股價可能再跌50%。最新FSD技術表現不佳,用戶幹預頻次高,加劇市場疑慮。特斯拉CEO馬斯克近期未就交付問題表態,投資者對其增長動能信心減弱。
機構觀點:抄底時機與風險並存
“CPI降溫和估值收縮為科技股反彈奠定基礎,英偉達GTC大會前是買入良機,目標價200美元。” ——美銀分析師Vivek Arya,2025年3月12日
“GTC或推動科技股重估,英偉達、微軟值得關注,但特朗普關稅政策仍是隱患。” ——Wedbush分析師Dan Ives,2025年3月13日
“特斯拉Q1交付恐創新低,FSD短板明顯,股價下行風險未消。” ——摩根大通分析師Ryan Brinkman,2025年3月12日
“美股反彈屬戰術性,非長期買入機會,關稅與流動性壓力將主導二季度走勢。” ——野村分析師Charlie McElligott,2025年3月13日
“CPI利好有限,短期反彈後拋售壓力仍存,需關注PPI與美聯儲決議。” ——高盛分析師David Kostin,2025年3月13日
編輯總結
美國2月CPI降溫提振科技股,納指領漲顯示抄底意願增強,英偉達GTC大會或成催化劑。然而,特朗普關稅陰影與特斯拉交付疲軟拖累市場信心。機構觀點分化,短期反彈機會與長期不確定性並存。投資者需關注PPI、美聯儲決議等關鍵節點,理性把握節奏。
名詞解釋
CPI:消費者物價指數,衡量通脹水平的關鍵指標。
GTC大會:英偉達年度技術大會,聚焦AI與計算創新。
動態市盈率:基於未來預期收益的股票估值指標。
2025年相關大事件(截至3月13日)
3月12日:美國2月CPI超預期降溫,美股科技股反彈。
2月20日:特朗普宣布擴大關稅計劃,美股震蕩加劇。
1月15日:特斯拉FSD更新延遲,股價跌破240美元。
來源:今日美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