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中國銷量暴跌49%,低成本Model Y“E41”2026年量產自救
繁簡切換

FX168財經網>合作>正文

特斯拉中國銷量暴跌49%,低成本Model Y“E41”2026年量產自救

文 / 第三方供稿 來源:第三方供稿

內容導讀

特斯拉全球銷量危機與中國市場困境

根據 www.TodayUSStock.com 報道,2025年,特斯拉(TSLA.US)深陷全球銷售疲軟泥潭,股價年內跌幅超40%,3月14日收盤價為245.196美元。在中國這一最大市場,2月銷量僅30688輛,同比暴跌49%,Model Y銷量跌至8006輛,同比下滑77%,創2022年7月以來最低。歐洲市場1月銷量下降45%,德國1-2月交付僅2706輛,同比跌70.6%,美國本土銷量連跌四個月。本周一,特斯拉股價單日下跌15%,市值蒸發顯著,投資者信心動搖。

低成本Model Y“E41”的自救計劃

為應對危機,特斯拉秘密研發代號“E41”的低成本Model Y,計劃2026年在上海工廠量產。路透社報道,該車型采用“depop”開發策略,通過簡化配置降低生產成本至少20%,體積小於煥新版Model Y(起價26.35萬元人民幣)。此舉旨在保衛中國市場份額(2023年降至10.4%),並計劃擴展至歐美市場。馬斯克1月曾提及2025年上半年推出低成本車型,此次“E41”被視為關鍵自救措施。

中國市場競爭與產品力對比

特斯拉在中國面臨激烈競爭,小米SU7連續三月超越Model 3,智界R7訂單超8萬輛,小米YU7等新車型也將挑戰Model Y。以下為主要競爭對手對比:

車型 銷量/訂單 智能駕駛 起售價
特斯拉Model Y 8006輛(2月) FSD初上線 26.35萬元
小米SU7 超越Model 3 全場景支持 約20萬元
智界R7 8萬輛訂單 高難度任務 約30萬元

特斯拉在智能化和駕駛輔助上落後,語音交互和FSD功能不及國內車企全場景支持,導致產品競爭力下滑。

價格戰與未來的雙重挑戰

“E41”能否助特斯拉重奪市場存疑。分析認為,其優勢在於電控技術和品牌效應,但價格戰可能壓縮利潤率,且煥新版Model Y交付首周僅超6000輛,遠低於預期。馬斯克計劃推出六座版Model Y並引入FSD,但若無法提升產品競爭力,銷量頹勢或難逆轉。投資者需關注其在價格與創新間的平衡。

編輯總結

特斯拉全球銷量下滑與中國市場份額縮水暴露其危機根源:馬斯克政治爭議與產品老化。“E41”低成本戰略是短期自救嘗試,但面對中國車企的智能化競爭,僅靠降價恐難奏效。長期看,技術突破和市場適應性將是其翻盤關鍵。

名詞解釋

  • depop:特斯拉內部簡化配置以快速推出產品的開發策略。

  • FSD:全自動駕駛系統,特斯拉的高級駕駛輔助技術。

  • 市場份額:某企業在特定市場中的銷售占比。

2025年相關大事件(截至3月14日)

  • 3月10日:特斯拉股價單日跌15%,創2020年9月最大跌幅。

  • 2月26日:煥新版Model Y交付首周僅超6000輛。

  • 1月10日:特斯拉中國官網上線煥新版Model Y。

國際投行專家點評

“特斯拉中國銷量暴跌49%是警鍾,‘E41’若能在2026年量產,或助其穩住10.4%的份額。但智能化差距若不縮小,價格戰難救大局。”——David Kostin,高盛首席策略師,2025年3月13日

“股價跌至245美元反映市場擔憂,‘E41’成本降低20%是積極信號,但Model Y競爭力下降可能拖累短期表現。”——Ellen Zentner,摩根士丹利經濟學家,2025年3月12日

“特斯拉需重新定義產品優勢,小米SU7和智界R7的崛起證明中國市場已變局。‘E41’是機會,但非靈丹妙藥。”——Mark Haefele,瑞銀財富管理首席投資官,2025年3月14日

“全球銷量頹勢下,特斯拉在中國推出低成本車型是必然選擇。但若FSD表現不佳,品牌溢價將進一步受損。”——Carmen Reinicke,彭博社資深分析師,2025年3月13日

“特斯拉股價暴跌與馬斯克政治爭議密切相關,‘E41’若成功落地,可緩解壓力,但需警惕利潤率收縮風險。”——Ross Mayfield,Baird投資策略師,2025年3月11日

來源:今日美股網

分享
掌握最新全球資訊,下載FX168財經APP

相關文章

48小時/周排行

最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