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晚,中信證券(以下簡稱公司)發布2024年年報。過去一年,中信證券持續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加快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各項業務保持穩健,經營業績穩中有升。按照中國企業會計準則,中信證券2024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637.89億元,同比增長6.20%;實現歸屬於公司股東淨利潤217.04億元,同比增長10.06%;總資產規模達17,107.11億元,同比增長17.71%;歸母淨資產達2,931.09億元,同比增長9.03%。
發揮金融橋梁紐帶作用 服務資本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
中信證券堅持深入推進國際化發展戰略,積極發揮金融橋梁紐帶作用,持續助力中國企業“走出去”、境外資本“引進來”,有效促進了國內外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2024年,香港財務報告披露準則下,中信證券國際實現營業收入22.6億美元,淨利潤5.3億美元,分別較去年增長41%及116%,創曆史最好水平,且多條業務線全年業績錄得曆史新高。中信證券全球化業務布局進一步拓寬,國際業務收入貢獻占比提升至17.2%,公司在東南亞、印度、日本等市場持續加大投入,香港以外地區的機構經紀、投行等業務取得明顯增長。中信證券將繼續着力打造全品種、全業務線、全牌照的境外業務體系,不斷加強跨境、跨業務線協同合作能力,積極推進產品和服務創新,為客戶提供更豐富的投融資渠道和選擇,努力成為中國企業出海及海外投資者投資中國的首選投行,為中國資本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貢獻力量。
鞏固市場領先地位 紮實推進一流投資銀行建設
中信證券積極適應市場環境變化,全面增強綜合業務競爭力,主要財務指標穩中向好,境內外收入結構不斷優化,業績穩定性進一步改善,抗周期能力進一步增強。公司財富管理托管客戶資產規模超過12萬億元,排名行業第一;境內股權融資業務保持市場第一,完成A股主承銷項目55單,承銷規模(現金類及資產類)人民幣703.59億元,市場份額21.87%;境內債務融資業務保持市場第一,承銷規模首次突破2萬億元,占全市場承銷總規模的7.07%、證券公司承銷總規模的15.02%,金融債、公司債、企業債、協會產品、資產證券化承銷規模均排名同業第一;完成A股重大資產重組交易5單,交易規模199億元,市場份額23.03%,交易單數排名市場第一;資產管理總規模突破4萬億元(含華夏基金和中信證券資管子公司),保持行業第一;股衍、FICC、融資類業務堅持產品和服務創新,利率及信用產品銷售規模、ETF與科創板股票做市數量、融資及股權質押業務規模等均保持市場領先。
強化股東回報機制 繼續提升分紅比例
中信證券秉持為股東創造價值的經營理念,持續強化市值管理體系與制度建設,不斷探索創新市值管理最佳實踐,通過穩健的業績增強股東回報。根據中信證券公布的2024年度利潤分配方案,公司全年擬派發現金分紅總額達77.07億元(含中期分紅),占2024年合並報表歸屬於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淨利潤的36.88%,較上一年度提升0.21個百分點。其中,中信證券積極落實新“國九條”和證監會“一年多次分紅”的政策導向,在2024年首次開展中期分紅35.57億元,並於2024年底實施完畢。自2003年A股上市以來,中信證券連續22年開展現金分紅,累計分紅總額超845億元,近年來現金分紅比例始終保持在30%以上,在行業內處於較高水平。
紮實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助力資本市場的高質量發展
2024年,中信證券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紮實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務實體經濟和居民財富增長更加有力有效。公司持續發揮“投行 投資”聯動優勢,為新質生產力和科技創新企業提供高效的投融資服務,境內承銷債券規模首次突破2萬億元,新增股權投資92億元。中信證券主動構建全鏈條綠色金融服務體系,探索碳金融綜合服務,完成全球首單藍色可交換債券、國內首單科技創新低碳轉型“一帶一路”公司債券等創新案例,公司MSCI ESG評級提升至AA級。公司積極滿足居民財富增長需求,助力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建設,資產管理規模突破4萬億元,托管客戶資產規模突破12萬億元,養老三大支柱投資管理規模約8500億元。中信證券啟動數字化轉型戰略,設立全球清算中心和全球研發中心,加速“人工智能 ”場景落地,通過數字化轉型持續提升金融服務水平。
深耕鄉村振興 彰顯證券公司社會責任擔當
中信證券發揮專業優勢,全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全力支持鄉村振興建設,助力社會公益慈善,以實際行動彰顯企業的社會責任與擔當。2024年,公司對外捐贈總額達3450萬元,投入鄉村振興共計3080萬元。公司多年來對口幫扶雲南元陽縣、甘肅積石山縣、河北沽源縣、西藏申紮縣等地區,大力開展產業幫扶、消費幫扶,支持積石山地震災區重建,派遣青年員工實地幫扶、接力支教,取得了良好的幫扶成果。公司充分發揮中信證券公益基金作用,繼續與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開展合作,在多個定點幫扶縣落地“信愛教師提升計劃”等多樣化的教育幫扶項目,將優質的教育資源重點向農村地區及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