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導讀
美股2025與2017對比
根據 www.TodayUSStock.com 報道,摩根大通最新報告指出,2025年美股市場與2017年既有相似之處,也存在顯著差異。2017年,標普500指數全年上漲超20%,幾無回調,而2025年上半年預計將進入盤整階段。2月至3月,標普500下跌10%,七巨頭(Mag-7)第四季度漲勢逆轉,跌幅達12%,技術面超賣為短期反彈提供空間,但企穩難以持久。報告預計,二三季度經濟低迷和貿易不確定性將推動市場轉向防禦性板塊。
經濟預期與市場趨勢
宏觀背景顯示,2025年與2017年的增長、通脹和政策環境迥異。2017年為再通脹時期,經濟穩步擴張,而當前面臨滯脹風險:經濟增長放緩,通脹預期卻上升。以下為關鍵指標對比:
指標 | 2017年 | 2025年 |
---|---|---|
標普500估值(市盈率) | 17倍 | 21倍 |
倉位水平 | 低位(謹慎情緒) | 高位(FOMO情緒) |
經濟背景 | 再通脹 | 滯脹風險 |
財政赤字 | 較低 | 顯著擴大 |
此外,債券收益率受壓,市場可能因經濟活動低迷和通脹壓力雙重影響而波動加劇,防禦性板塊如公用事業和消費品預計將受到青睞。
科技股表現與政策影響
科技股表現是另一大差異。2017年,七巨頭上漲45%,市盈率20倍,而2025年下跌12%,估值仍高達27倍。摩根大通對七巨頭全年表現持悲觀態度,指出貿易不確定性加劇企業信心壓力。美國政府若推動生產回流,關稅威脅將持續影響科技供應鏈。摩根大通首席策略師Marko Kolanovic近期表示:“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可能拖累科技股估值修複,短期內難現2017年的強勢。”
國際市場相對優勢
報告指出,2025年與2017年的相似之處在於國際市場或跑贏美股。歐洲和中國的財政支持力度加大,估值較低(標普500為21倍,歐洲STOXX 600約14倍),疊加美元走弱預期,國際股市具備相對優勢。然而,若美股因增長與政策權衡承壓,全球市場難以完全脫鉤,但波動中的高貝塔效應可能減弱。
編輯總結
摩根大通報告揭示了2025年美股市場的複雜格局。標普500上半年盤整、七巨頭表現疲軟,反映了高估值與滯脹風險的疊加效應。貿易不確定性和經濟低迷預計將主導二三季度,防禦性板塊或成為避險選擇。與2017年的強勁上漲相比,當前市場面臨更多結構性挑戰,但國際市場的相對韌性提供了多元化機會。投資者需關注政策演變與全球資金流向,以應對潛在波動。
名詞解釋
2025年相關大事件
3月25日:彭博報道,標普500指數3月累計下跌10%,創年內最大月度跌幅(來源:Bloomberg)。
3月15日:路透社披露,美國政府暗示將對部分科技進口加征關稅,引發市場擔憂(來源:Reuters)。
2月10日:CNBC報道,七巨頭第四季度漲勢逆轉,年內跌幅達12%(來源:CNBC)。
1月20日:美聯儲官員表示通脹預期上升,年內降息可能性降低(來源:Fed官網)。
這些事件凸顯了2025年初美股面臨的增長放緩、政策不確定性及通脹壓力,市場情緒趨於謹慎。
國際投行與專家點評
“美股高估值與滯脹風險並存,二季度可能進一步承壓,防禦性板塊是較優選擇。” ——Marko Kolanovic, JPMorgan Chase首席策略師, 2025年3月30日
“七巨頭的領導地位正在動搖,貿易不確定性將持續影響科技股表現,投資者應轉向低估值市場。” ——Sarah Klein, Goldman Sachs市場研究主管, 2025年3月28日
“國際市場受益於美元走弱和政策支持,短期內相對美股更具吸引力。” ——David Chen, Morgan Stanley全球策略師, 2025年3月25日
“標普500的盤整期可能延續至年中,波動中需關注債券收益率與企業盈利動態。” ——Emma Watson, Barclays首席經濟學家, 2025年3月29日
“與2017年相比,2025年的政策環境更複雜,全球股市難以完全脫鉤美股影響。” ——Robert Taylor, UBS投資研究總監, 2025年3月31日
來源:今日美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