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可謂是名副其實的“機器人元年”。從開年爆紅的宇樹科技,到頻頻曝出融資的智元機器人、維他動力、松延動力、智平方、逐際動力、星海圖等,機器人賽道也逐漸被資本青睞。在此背景下,主要產品為送物機器人的雲跡科技正式衝擊港股,謀求上市。
證券之星注意到,在機器人服務智能體這個充滿機遇的賽道上,雲跡科技占據着該領域的頭把交椅。但細看其財務數據,其近年營收如坐過山車般波動,淨利潤三年累計虧損超8億元。更致命的是,在資本寒冬中苦撐4年未獲輸血的雲跡科技,如今賬上現金僅夠維持7個月運轉,此外,其還要面臨18.7億元對賭承諾,IPO成功與否成了決定其“生死”的關鍵。
營收劇烈波動,產品降價促銷
從雲跡科技在招股書中披露的產品使用場景看,包含酒店、醫療機構、商業樓宇等。但是,收入來源主要依賴酒店。
據了解,官方資料顯示,雲跡科技的產品主要針對送物、零售、清潔三大場景,包含“格格”“潤”兩個系列的送物機器人,售賣零食、生活用品的機器人自動接駁前置倉,以及用於酒店清潔的機器人“UP”。
據招股書引用的數據,在2023年全球酒店場景機器人服務智能體市場主要參與者排名(以收入計)中,雲跡科技以9%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排名第2-5的企業市場份額分別為5.4%、2.1%、1.9%和1.7%。2024年,來自酒店場景的收入占到雲跡科技總收入的83%。
由此可見,當前酒店場景機器人服務智能體市場的集中度較低,參與企業多且份額分散,競爭比較激烈。從數據上看,公司的營收表現也不太穩定。2022年—2024年(以下稱報告期內)其營收分別為1.61億元、1.45億元、2.45億元,2023年,雲跡科技營收一度下滑10%。
具體來看,公司當前收入主要包括機器人及功能套件和AI數字化系統兩部分。對比來看,賣服務的業務比賣硬件更為賺錢。2024年,雲跡科技硬件業務的毛利率僅為38.1%,而軟件部分的毛利率高達61.5%,高出硬件業務20多個百分點。不過,公司當前的業務仍以硬件業務為主。2024年,雲跡科技來自機器人及功能套件的收入為1.89億元,占總收入的比例為77.2%;來自AI數字系統的收入僅為5588萬元,占營收的比例為22.8%。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該領域競爭激烈,報告期內,雲跡科技的各項機器人售價有下滑趨勢。例如,早期的“潤”系列送物機器人售價從2022年的2.32萬元/台,下降至2024年的1.31萬元/台,降幅達到43.82%;同期“格格”系列多功能機器人售價降幅為22%;而2023年推出的UP系列複合多態機器人更是一年內售價降幅超過60%。
雲跡科技則表示,平均售價下降反映了其自願下調價格,證明其致力於將降低原材料及組件成本,提高成本效率的裨益傳遞給客戶。不過,有業內人士表示,這只是酒店機器人領域打價格戰的常用手段,有一些更激進的企業除了降價之外,預付款20%甚至10%就發貨。
虧損之下削減開支,急需“補血”
證券之星注意到,雲跡科技除了營收不太穩定之外,在報告期內,公司的淨虧損分別為3.65億元、2.65億元、1.85億元。也就是說,三年時間里,公司合計收入5.51億元,而虧損卻達到了8.15億元。
招股書中,雲跡科技提到,公司可能在短期內繼續產生淨虧損,因為公司正在快速發展的機器人服務智能體市場拓展業務及經營,並正持續投資於研發。數據顯示,2022—2024年,雲跡科技的研發開支分別為0.68億元、0.69億元、0.57億元,分別占同年總收入的42.0%、47.8%、23.4%。
可見,公司正在投入大量的資金放到研發中。2024年,隨着研發投入的減少,公司虧損的幅度也有所減小。值得一提的是,過去一年,除了研發投入,雲跡科技的其他開支也大幅縮減,其銷售及營銷開支在2022年占營收比高達64.2%,2024年降至23.8%。
證券之星觀察到,雲跡科技縮減成本的方式是通過縮減大量人力成本。
2022年—2024年,公司研發開支中的員工開支分別為5499.6萬元、4799.2萬元、4654.1萬元。其中,2023年—2024年同比分別減少了約700萬元、150萬元。此外,銷售及營銷開支、行政開支中的員工開支同樣銳減,分別由2022年的6996萬元、7172.3萬元降至2024年的4033.9萬元、3766萬元,均收縮了近一半之多。
證券之星觀察到,近幾年雲跡科技的開支大幅縮減,或許也和其融資情況有關。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創立的雲跡科技先後進行了8輪融資,吸引了阿里、聯想、攜程、騰訊、沸點資本、啟明創投、張江科投等知名資方。
具體來看,雲跡科技的8輪融資包括750萬元天使輪融資、3100萬元A輪融資、6000萬元A 輪融資、5600萬元A 輪戰略融資、7500萬元B輪融資、1.28億元B輪戰略融資、2.645億元C輪融資及5.8億元D輪融資,共計12億元,但其中最後一輪融資停留在2021年12月。
也就是說,公司目前已經有4年未獲得資本支持。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公司的現金及等價物餘額僅有1.05億元,按照2024年的三項費用支出總額(1.7億元)來看,這點現金只能支撐7個月左右的支出。
而此次衝刺港交所上市,雲跡科技還背負着對賭壓力。根據補充協議,若18個月內未完成上市,投資者將恢複贖回權,雲跡科技則面臨18.7億元贖回負債需現金償還。可見,雲跡科技IPO可謂是壓力山大。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前期多輪融資,雲跡科技如今的股權相當分散。招股書顯示,雲跡科技在香港上市前的股東架構中,雲跡科技公司CEO兼聯合創始人支濤是最大股東,持股僅9.7321%,持有該公司36.52%的投票權,執行董事兼總經理胡泉,持股7.2991%,安徽省人工智能產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林芝騰訊科技有限公司等持股也均為10%以下,目前多達32個股東。(本文首發證券之星,作者|於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