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導讀
特朗普關稅政策引發的市場動蕩
根據 www.TodayUSStock.com 報道,2025年4月2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對全球貿易夥伴加征大幅關稅,幅度最高超過50%,此舉迅速引發全球金融市場震蕩。華爾街多家機構預測,這一政策將顯著削弱美國經濟增長,同時推高通脹壓力,滯脹風險成為金融圈熱議話題。特朗普在近期聲明中稱:“這是美國經濟的解放日。”然而,經濟學家普遍擔憂,關稅將增加企業成本,最終轉嫁至消費者,威脅過去三年抗擊通脹的成果。
經濟增長面臨下行壓力
新關稅政策對美國GDP的衝擊不容忽視。野村證券預計,2025年美國GDP增長率將僅為0.6%,較此前預測大幅下調。巴克萊銀行的分析更為悲觀,預計GDP將萎縮0.1%,並伴隨失業率上升。瑞銀美國首席經濟學家Jonathan Pingle指出:“如此大規模的關稅調整將導致連續兩個季度的負增長,經濟擴張面臨實質性風險。”對比之下,2024年第四季度美國GDP增長率為2.3%,顯示關稅可能逆轉經濟複蘇勢頭。以下為主要機構預測對比:
機構 | GDP增長率(2025年) | 失業率(年底預測) |
---|---|---|
野村證券 | 0.6% | 未具體預測 |
巴克萊銀行 | -0.1% | 上升(未具體數值) |
瑞銀 | 下降(未具體數值) | 上升至4.5%可能性增加 |
通脹或重回疫情高點
關稅的另一大影響是推高通脹率。野村證券預測,核心PCE通脹將升至4.7%,接近疫情期間峰值5.6%。巴克萊銀行預計通脹為3.7%,而22V Research的Peter Williams警告,若關稅持續,核心PCE可能攀升至4%-5%區間。當前核心PCE為2.8%,已高於美聯儲2%的目標,若預測成真,過去三年降通脹的努力或付諸東流。分析認為,關稅將抬高進口商品價格,擾亂供應鏈,類似2022年的通脹壓力可能重現。
美聯儲降息路徑的分歧
面對經濟增長放緩與通脹上升的雙重壓力,美聯儲的貨幣政策陷入兩難。瑞銀的Mark Haefele認為,美聯儲可能在2025年激進降息最多四次,以應對經濟下行風險。然而,摩根士丹利的Michael Gapen持相反觀點,稱通脹衝擊將迫使美聯儲推遲降息至2026年。他表示:“短期內忽視通脹而寬松政策的可能性極低。”期貨市場顯示,投資者押注5月降息概率為30%,年內多次降息預期超50%。Evercore ISI的Krishna Guha則指出,降息路徑的不確定性極高,從不降息到衰退情景下五次降息均有可能。
編輯總結
特朗普關稅政策的實施為美國經濟帶來了顯著的不確定性。經濟增長預測的下調與通脹預期的上揚,凸顯了滯脹風險的現實性。美聯儲面臨的抉擇尤為關鍵:降息可能緩解衰退壓力,但也可能加劇通脹失控;推遲降息則可能加深經濟下行。未來數月,關稅政策的調整幅度及市場反應將成為決定經濟走向的重要變量。
名詞解釋
滯脹:經濟停滯與高通脹並存的現象,通常表現為GDP增長放緩和物價持續上漲。
核心PCE: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剔除食品和能源價格,是美聯儲衡量通脹的首選指標。
GDP:國內生產總值,反映一國經濟活動總量的關鍵指標。
2025年相關大事件(截至4月4日)
2025年4月2日:特朗普宣布對全球貿易夥伴加征大幅關稅,最高超50%,全球金融市場劇烈波動。(來源:路透社)
2025年3月20日:美聯儲下調2025年GDP增長預測至1.7%,上調通脹預期至2.7%,稱不確定性“極高”。(來源:美聯儲聲明)
2025年2月15日:美國核心PCE通脹數據公布為2.8%,高於美聯儲2%目標,引發市場對通脹回升的擔憂。(來源:美國商務部)
國際投行與專家點評
“大規模關稅將顯著削弱經濟增長,可能導致連續兩個季度的負增長,同時推高通脹至2026年,失業率也將上升。” ——Jonathan Pingle,瑞銀美國首席經濟學家,2025年4月2日
“若關稅持續,核心PCE通脹可能升至4%-5%,抹去過去三年的降通脹成果,第二波通脹壓力即將來臨。” ——Peter Williams,22V Research經濟學家,2025年4月2日
“美聯儲無法忽視通脹衝擊,降息可能推遲至2026年,短期寬松政策難以實施。” ——Michael Gapen,摩根士丹利首席美國經濟學家,2025年4月3日
“投資者應準備面對多種情景,從不降息到衰退下五次降息的可能性並存,目前預測兩到三次降息仍合理。” ——Krishna Guha,Evercore ISI分析師,2025年4月3日
“美聯儲可能初期反應遲緩,只有在經濟受實質損害後才會因通脹風險采取更強硬措施,類似2022年的被動局面。” ——Jonathan Pingle,瑞銀美國首席經濟學家,2025年4月2日
來源:今日美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