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切換

FX168財經網>專欄>正文

管清友:做好最壞準備,爭取最好結果

文 / Cherry來源:如是金融研究院

去年至今,中美貿易摩擦曆經幾個回合,一度劍拔弩張,一度一片祥和,一度峰回路轉,你來我往,鬥智鬥勇。形勢波譎雲詭,前景撲朔迷離。怎麼看?怎麼辦?是否山重水複疑無路?能否柳暗花明又一村?

做好最壞準備,爭取最好結果

毫無疑問,中國的基本策略是:做好最壞準備,爭取最好結果。過去一年,中國對美國有誤判,美國對中國也有誤判。國際政要和知名學者有諸多評論,國內各界公開或私下也有諸多評論,其中不乏真知灼見。總結其中,無非兩大維度:價值觀和利益。

需要中國做出判斷和應對的是,這到底只是涉及貿易、技術的經濟問題,還是涉及經濟、政治、軍事等諸多問題的戰略問題?我估計,國內的主流意見是後者,戰略問題。對這個問題的定性涉及到要動用多大範圍、多高層級的資源來應對。目前來看,美國利用跨議題爭端全方位規鎖中國的目的越來越明顯,從戰略上應對美國恐怕是不得已之舉。這或許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真正內涵。

當然,我們也應該注意,盡管可能面臨馬丁.沃爾夫所說的中美百年衝突,但不同曆史階段,經濟問題和戰略問題可能出現一定程度的轉換。對此,我們必須以大曆史觀和國際格局演變的視野,提前預判和積極應對。

多國博弈的視野里去看誰損失更大

大國博弈,比的不是誰獲益多、誰獲益少,而很可能比較的是誰損失多、誰損失少。並且,這種博弈,是多國並存,而非簡單的兩國比較。一個典型的案例是,曆經一戰和二戰,英國雖然都是戰勝國身份,德國都戰敗,但是,世界霸權卻從英國轉移到了美國。中國幾千年的王朝爭霸史更是鮮活的素材。

我們對可能帶來的損失也做了測算。綜合國外研究機構的觀點,加征關稅以及貿易摩擦的進一步加劇對於短期內美國經濟的影響低於中國,但短期的衝擊效應可能會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擴延。拉長時間線來看,在未來5到10年的時間里美國經濟遭受的損失會由於投資信心的喪失而逐漸擴大,貿易摩擦的負面影響將更為顯著。經濟損失方面,短期中國受到的影響分六種情形測算,最樂觀是導致經濟下滑0.57%,最悲觀的下滑是2.60%。

當然,這些測算僅是理論上的推斷。從實際情況來看,多種緩衝措施的存在會使得對經濟負面衝擊可能低於測算結果。一方面,貿易商在主動規避加征關稅的衝擊,調整對美出口方式,對周邊經濟體,如韓國、台灣地區和越南出口顯著高於整體出口增速。而相應的,美國對這些地區進口增速則顯著高於總體進口增速,顯示貿易商在通過類似轉口貿易的方式規避加征關稅的影響。另一方面,國內擴內需政策的實施以及人民幣匯率貶值也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加征關稅對經濟的衝擊。

中國可打的牌仍然很多

美國對中國擁有很多優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國家博弈,不是商業談判。美國在五月後明顯出錯牌,以至於無法收場。中國應抓住有利時機,予以反擊。

一是戰略性回旋。2018年是經濟、資產市場以及民眾心理受影響最大的一年,2019年即便美國再開征3000億美元商品關稅,對中國的實質性影響也很難超過2018年。目前的策略是對的,一方面是全面反擊的策略,一方面是拋出方案釋放善意。習近平主席在出席第二十三屆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上的講話,說得很清楚,務實、高明。

二是可置信威脅。中美貿易磋商本質上是一場博弈戰,雙方會不斷試探對方的原則和底線。當前,中國應展示可置信的威脅能力,充分利用農產品關稅、汽車關稅、稀土出口、在華企業合規審查、所持美債(極端情景下)等工具,增加談判籌碼,助力達到一個新的平衡點。

三是不對稱開放。美國的貿易遏制不只是針對中國,特朗普政府正在通過兩手策略發動一場針對全球的“貿易戰事”。 一手是一刀切的多邊策略,一手是親疏分級的雙邊策略。中國應“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改善與周邊國家關系,差異化加大對其開放程度,提升開放級別,加強與歐盟、俄羅斯、東南亞、拉美等國的雙邊和多邊經濟合作。

四是結構性改革。應對這場“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關鍵還是要辦好自己的事情。短期,吸取日本在1980年代末的教訓,防止逆周期調節的政策力度過大。同時,以特別國債等形式,支撐內需,適度松動過去幾年主要領域的調控措施。長期來看,有幾個事情是繞不過去也必須做的:基本社保的建設、農村土地要素的市場化、國企國資的市場化等等。

作者:管清友

來源:微信公眾號如是金融研究院

分享

相關文章

48小時/周排行

最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