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發生了一個事關14億人口切身利益的重磅事件:新版國家基本醫保藥品目錄發布了,預計在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醫保是全民看病的基本保障,在這菜保也給大家劃一下重點:
1.150個品種被調出,近半是被國家藥監部門撤銷文號的藥品,還有的是臨床價值不高、濫用明顯,或者有更好替代的藥品。
2.新增148個品種,覆蓋優先考慮的國家基本藥物、癌症及罕見病等重大疾病治療用藥、慢性病用藥和兒科用藥等。
3.74種基礎性藥品由乙類調整為甲類,調整後醫保目錄有640個甲類藥物。
4.專家評審確定了128個擬談判藥品,是臨床價值較高但價格比較貴的獨家產品,涉及癌症、罕見病等重大疾病、丙肝、乙肝以及高血壓、糖尿病等領域。
總體來說,此次調整是好事,價值相對不大高的藥品被調出,為以後調入更多好藥挪出了空間;新增、擬談判價值比較高的品種;藥品由乙類調整為甲類(甲類藥全部報銷,乙類藥只部分報銷),看病能省更多錢。
其實,菜保本來沒打算特意寫這事兒的,不然早就寫了,哪會拖到現在呢。
只是在醫保新目錄出來之後,好幾個菜友跑來問菜保:醫保越來越好了,那有醫保是不是就不用買保險了?
這想法可有點危險啊,思來想去,菜保覺得這個問題得好好聊一下。
很多人有兩大常見錯覺:其一是有相互寶就不用買保險了,其二是有醫保就不用買保險了。
有相互寶為什麼還要買保險,菜保之前已經和大家分析過了。
那麼,有醫保為什麼還要買保險呢?
01
很多人只知道有醫保看病能報銷一大筆錢,但很多人都不清楚醫保的報銷規則,自然也就不知道醫保的風險缺口。
醫保是一種全民性質的福利,就相當於大鍋飯,要顧全龐大的人口基數,只能做到最基本的醫療保障,這一點應該不難理解。
醫保的風險缺口,主要是因為醫保的報銷有4大限制:
1)三大目錄限制
醫保有“藥品、診療、服務設施”三大目錄,目錄範圍之內的才可以報銷。
醫保的目錄範圍是否足夠大呢?並沒有,我們就拿藥品來說吧。
目前,新版醫保常規準入藥品是2643種,而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數據顯示,國產藥品種類有165398種,進口藥品4077種,合計169475種。
菜保算了一下,醫保能報銷的藥品,大約只占我國藥品種數的1.56%左右,這個風險缺口想想都觸目驚心。
那麼在實際治療過程中,用到醫保目錄之外的藥品的概率就很大,自己買單的部分成本就很高了。
2)起付線和封頂線限制
醫保有起付線和封頂線,起付線也就是免賠額,低於這個數的不能報銷,封頂線也就是最高賠付,高於這個數的也不能報銷。
醫保能報銷的,就是起付線和封頂線之間的範圍。
3)報銷比例限制
然而,即使在起付線和封頂線的區間之內,醫保也不是全部報銷的。
不同地區、不同醫院的報銷比例不同,一般來說,比較常見的報銷比例在60%-80%左右。
4)異地就醫限制
醫保一般只能在定點醫院使用,轉院得開轉診證明,如果需要跨省市,手續就更加麻煩,報銷比例可能也會降低。
不過呢,異地就醫現在已經比過去方便多了。
在以前,異地就醫得在出院後,憑各種票據到參保地進行手工報銷。
而在2017年底,已經基本實現了全國範圍內醫保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
符合規定的人群,可以在異地就醫結算的時候,直接扣除掉可以報銷的部分,不需要先墊付再報銷地兩地跑了。
異地報銷的具體操作,菜保之前和大家介紹過了,有需要的菜友可以回顧一下。
02
用一張圖來直觀概括醫保的可報銷部分,就是這樣子的:
用一句話來說,醫保的風險缺口就是自費太多,應對小病小痛可以,但在重大疾病面前其實很無力。
你想想看,如果有醫保就能解決看不起病的問題,為什麼朋友圈還會有那麼多求轉發的輕松籌呢?難道那些人都是恰好沒有買醫保的人嗎?
在起付線、封頂線、自費部分和自付比例四大緊箍咒下,醫保的風險缺口有多大,我們可以舉個栗子來看一下:
假如A小姐得了重大疾病,在一個三級醫院住院動手術,一共花了20萬。
其中,有6萬是自費項目,不能報銷;
還有14萬,按照當地職工醫保的規則,在職員工在三甲醫院的免賠額是1600元/次,報銷比例是80%,報銷的金額就是:
(140000 — 1600)* 80% = 110720元
也就是說,在這次住院里,A小姐自己花了有89280元,也就是近9萬元。
對於普通工薪家庭來說,9萬可能是好不容易才存下來的,這麼一病就都上交給醫院了。
我們再假設一個情況,如果A小姐有重疾險,又會是啥情況呢?
A小姐在25歲時買了份重疾險健康保2.0,保額50萬,保至70歲,繳費期限30年,年保費2347元。
在A小姐35歲這一年,她得了重大疾病,符合重疾險合同約定的定義,成功拿到了保險公司的50萬理賠金。
50萬已經遠遠超過她的治療費了,即使重病住院花了20萬,也還剩下30萬。
可能有人會說,那買保險的保費也是成本啊,不也還是花了很多錢。
我們可以來算一下這筆賬,A小姐一年2347元保費,10年一共交了23470元。
2萬多保費撬動了重疾險50萬的理賠金,這難道不比在沒有保險的情況下光靠醫保報銷自費了近9萬元劃算嗎?
03
你還得考慮到的一點是,重大疾病除了顯性損失醫療費之外,往往還伴隨着隱性損失。
如果是家庭經濟支柱重病,那住院治療期間家庭就沒有收入了。
但該支出的生活費用還是得照樣支出,比如說房貸、車貸、一家人的基本吃喝、孩子的學費。
而且重病在治療之後往往需要長時間的康複護理,不能很快恢複工作。
如果是孩子重病,同樣會對家庭經濟造成很大影響。
除了醫療費之外,家長長期需要頻繁請假往醫院跑,甚至辭職帶孩子去大城市治療的情況也不少見。
重病,會讓一個家庭的財務長期處於入不敷出,甚至光出不入的狀態,醫保即使能保住一個人的命,也不能解決因病返貧的風險。
因為醫保報銷的只是部分顯性損失,對於隱性損失則是無能為力的。
很多普通家庭光是在顯性損失,也就是醫療費上就已經無能為力了,中產家庭或許可以勉力承擔起顯性損失和隱性損失,但也很難避免因病返貧的風險。
所以有句話說,從中產到貧困,不過是一場病的距離。
從貧困奮鬥到中產階層,或許花費了兩三輩人的努力;但從中產跌會貧困,不過是一個人的重病。
這個問題,雖然醫保不能解決,但保險可以。
就拿前面A小姐的例子來說,一份足額的重疾險不但可以讓你有足夠的錢接受治療,剩下的錢還可以用作收入損失的彌補,以及後續的護理調養。
而這,就是商業保險存在的意義。
好啦,看到這很多人肯定又要說,菜保你天天危言聳聽販賣焦慮,不就是為了讓我們抓緊買保險麼?
還是那句話:勸你買、教你買、幫你買得劃算是我的責任,但到底買不買,完全是你自己的決定咯……
真正能理解保險作用和價值的,上面的這些我不說,你也懂。
而那些打心眼里覺得自己犯不着每年掏個幾千塊為未來可能的某些概率做準備的,我上面分析的這些即便是再理性再客觀,在你看來也不過是又一篇賣產品的廣告而已……
但是啊,人生苦短,還是要趁有能力的時候早做準備。
來源:微信公眾號菜鳥理財
ID:cainiaolc
作者:菜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