醞釀已久的必然趨勢下,新時代就此開啟。
2005年,A股啟動了股改,也就是股權分置改革,解決了“同股不同權、同股不同利”等股權分置的重大弊端。
時隔14年,A股又出現了重大變革!
2019年末,修訂後的證券法通過審議,並將於今年3月1日施行,其中最受關注的就是“全面推行注冊制”。
其實這並不是個新鮮事,上面早在2013年就明確提及了,後來受到2015年股災的影響,證券法的修訂被推遲。
在這四年多的修訂中,不少新出現的問題被消化,最終的修訂成果更經得起市場和時間的考驗了。
而去年開始,科創板率先試點注冊制改革,目前來看整體的效果還是不錯的,也算是給全面推行打了個樣。
船長覺得,這次變革醞釀已久且是必然趨勢,將會開啟一個新時代,帶來的意義不亞於當年的股改。
1
過去,A股市場實行審核制。
上市公司申請上市必須經過核準,證監會如果覺得你價值不足,是會否決你的上市申請的。
這看起來似乎是個好事,所謂嚴師出高徒,嚴標準造就高品質嘛!
但這過於樂觀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背後其實潛藏着種種弊端。
首先,證監會的審核無形中也成為了一種背書,很多投資者會覺得,審核通過了就是好企業。
但其實,很多企業為了上市費盡心思,比如通過造假數據來粉飾業績,把表面功夫做漂亮了,實際上卻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而在審核制下,退市通道又是不暢通的,股民不斷被收割的局面就屢屢上演了。
另外,審核制本身存在着很大的主觀性,你認為好的並不一定是好的,你認為不好的沒準卻是大黑馬,而且也難免一些權力尋租等腐敗現象的蔓延肆虐。
再來,審核制下有很多硬性的指標,而且名額又有限,導致很多暫時達不到要求但是有很大發展潛力的優質企業沒能獲得上市的機會。
不難發現,有很多內地的好公司都紮堆跑到境外去上市了,比如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網易等等互聯網巨頭。
A股想要繼續向前發展,必然要解開這些枷鎖,把主動權交還給市場。
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投資者,引導投資者理性投資,逐步培養投資者的分析辨別能力。
更何況,目前海外成熟的資本市場采用的都是注冊制,這也是A股和國際接軌的必經之路。
當然了,從更宏觀的層面考慮,船長也在之前的文章里說了:
上面一邊整頓各種不規範的金融機構和產品,一邊用各種政策推動直接融資,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培育“新動能”,推動整個經濟產業結構的升級,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挑戰。
上周銀保監會都直接發文要求“多渠道促進居民儲蓄有效轉化為資本市場長期資金”了,如果你還不明白上面的棋局到底下一步想怎麼走,那就真的太……
2
當然,注冊制的到來肯定伴隨着陣痛。
有人就說,注冊制了,肯定會導致大批量的企業一下子湧進來,垃圾股、僵屍股、仙股什麼地會多不少,豈不是更危險了?
沒錯,沒有證監會發審委“把關”,不好的股票肯定會變多,股民面對的風險勢必會變大。
但這是一種相對短期的、靜態的思考維度,船長更建議大家用長期的、動態的眼光看問題。
別忘了,好的股票也會變多。
注冊制其實是在加快A股的新陳代謝,中長期來看A股會逐步顯現馬太效應:
好的公司會越來越受認可和關注,不好的公司會慢慢被邊緣化,隨着注冊制背後退市機制的深化,這些公司會逐漸退出市場。
這也是為什麼最近都在說:核心資產會越來越有吸引力。
“注冊制全面推行”疊加“我國從高速增長轉換到中速高質量增長階段”、“各路資金加速流入”等種種因素,細分行業的龍頭企業會不斷成長,資金也會越來越向優質資產聚集。
整個A股市場會越來越健康化,價值投資逐漸成為主流,追漲殺跌、波段操作、概念炒作之類的投機機會也就越來越少了。
一個更大層面的利好是: A股牛短熊長的局面會被改變,長期慢牛指日可待。
為什麼這麼說呢?簡單給大家舉兩個例子。
都說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但過去10年,美國經濟增速平均每年僅約2%,為何美股卻走出了10年的牛市行情?
雖然美國的量化寬松政策是一大推力,但這和美股中“Facebook、蘋果、亞馬遜、奈飛(Netflix)、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等科技股的不斷成長也有很大的關系。
隨着優質資產的不斷走強,A股的行情大概率也會被帶動。
還有印度的實踐案例,這點船長在之前的文章也跟大家提到過。
印度指數從1979年至1991年間,長期徘徊在1000點以下,也是一種牛短熊長的局面。
但自1992年推行注冊制之後,印度股市開啟了一輪強力的優勝劣汰:
截至2018年年底的27年間,印度股市平均每年上市企業200家,退市企業106家。印度指數也從之前的幾百點上漲到了如今的4萬多點。
當然了,除了對整個市場層面的影響,注冊制對於某些具體類型的股票也會有影響。
比如首當其衝的新股。
A股股民熱衷於打新,因為在過去,A股市場上破發的情況是少之又少的,很多新股上市後連續漲停好幾日的現象不少見。
但在注冊制全面推行之後,這個美夢怕是要被打破了,新股破發恐怕會成為常態,能不能走出漂亮行情關鍵還要看這只股票有沒有真材實料。
再比如那些面臨退市風險的ST股票。
過去即便股票面臨退市,在“重新上市、借殼上市”等等預期下,這些股票的殼資源是比較稀缺的,所以不乏很多人對它們進行炒作。
所以我們會看見,很多ST股反而大漲的現象:

但是注冊制全面實施之後,退市機制也會逐漸完善,殼資源的價值會大打折扣,相關股票因此大漲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說了這麼多,其實更多的都是偏向於長期的影響,短期來講這件事對A股會有什麼影響呢?
船長覺得,影響不大。
畢竟這件事本身是有強預期的,而且實際上這些年A股在審批制下的新股發行量已經提速了。
2019年,A股有200多家企業上市。而2019年上半年,注冊制下的美股上市企業數也不過就74家。
所以,A股注冊制後實行後的新股發行量不會對現有的局面造成多大的衝擊,大家也無需過多地擔心。
3
總之,注冊制是曆史進程的必然選擇,也是對股市的長期利好。
毫無疑問的一點是,這也對我們股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怎樣才能夠抓住機會、避開風險呢?
船長給大家的建議也很簡單:順應趨勢,改變投資理念。
總體思路就是:
緊抓核心優質資產,和業績優良、估值合理的好公司一起成長;
放棄各種炒作惡習,不去碰估值過高、業績很差、成交量低下、單靠題材活着等各種沒有核心支撐的股票。
但是林林總總各種股票看花了眼,怎麼去分辨其中的優劣呢?大家一定要有自己的一套投資體系。
要知道怎麼去判斷宏觀形勢,怎麼從當下的宏觀經濟中找到好行業;
怎麼通過財報和各種信息的綜合分析找出好行業中的好公司,怎麼通過估值去找到這個好公司合適的買賣價位;
又怎麼從K線圖和各種技術指標中去看股價變動背後的秘密等等。
而這些內容的學習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大家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
來源:微信公眾號菜鳥理財
ID:cainiaol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