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疗器械生产商—伟思医疗近日递交了科创板上市申请。
招股书显示,公司在2019年1-6月实现营收14011.47万元、归母净利润4283.03万元。更早的2016-2018年,公司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分别达到了47.19%以及64.61%。
然而,高增长的背后也面临着一些风险,包括供应商集中度高、行业天花板相对较低等。
值得一提的是,伟思医疗曾于2016年3月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并于2017年4月摘牌。
股权结构集中,募投资金将主要用于研发及营销服务
伟思医疗的控股股东、实控人为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志愚先生,直接持有公司52.60%股份,同时通过间接控制以及签署《委托投票协议》的方式分别控制公司11.05%以及21.90%表决权。由此可得,王志愚先生合计控制公司发行前85.55%的表决权。
公司此次计划发行不超过17,086,667股,不低于发行后总股本的25.00%。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营销服务及品牌建设储备资金、康复设备组装调试项目以及信息化建设项目。
招股书数据显示,伟思医疗2016至2018年全年以及2019年上半年的研发费用分别为898.69万元、1304.12万元、1854.31万元、1131.55万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处于8%-10%之间,但趋势上呈下降状态。
对比截至2019年12月26日已完成科创板上市且同属于生物产业的相关企业,伟思医疗2018年研发费用占营收的比例8.92%处于中间相对靠后位置。同时,由于公司营收体量相对较小,其研发费用的绝对额支出排名也并不靠前。
受益行业发展,伟思医疗过去三年录得较快业绩增长
伟思医疗主营为康复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专注于盆底及产后康复、神经康复以及精神康复等细分领域,产品包括电刺激类、磁刺激类、电生理类设备等。同时,公司还在研发下一代磁刺激仪、康复机器人产品。
从具体营收构成来看,电刺激类产品的营收占比接近五成,贡献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磁刺激类产品在2019年上半年的营收占比为21.01%,排名第二。但是,该类产品增长迅速,营收由2016年144.44万元快速上升至2018年4125.15万元。
与之相对应的是,电生理类产品虽然营收仍在逐年增长,但由于增速较慢,其在公司营收中的占比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受益于核心产品销售的增长,2016-2018年期间,公司的营收由0.96亿元上升至2.08亿元,归母净利润则由2314.78万元上升至6336.45万元,复合增速分别达到了47.19%以及64.61%。
伟思医疗业绩的较快增长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我国康复医疗器械市场整体的增长。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2014-2018年期间,中国的康复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从115亿元增长至28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4.9%。
数据还显示,在国内电刺激类康复医疗器械市场、磁刺激类康复医疗器械市场和电生理类康复医疗器械市场,伟思医疗医疗器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7.31%、18.64%和4.64%。
供应商集中度高、行业天花板有待突破
仔细研读招股书发现,伟思医疗也面临着一些风险,比如供应商相对集中。信披资料显示,公司部分产品使用的编码器和信号处理器等原材料主要来自于加拿大供应商TT公司。而伟思医疗作为TT公司在国内的独家客户,2018年全年和2019年上半年向后者采购原材料的金额分别为1761.01万元和1320.69万元,分别占同期采购总金额的30.04%和28.02%。
如果未来TT公司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及时、充足供货,伟思医疗的经营连续性是否会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由于康复医疗器械市场整体规模有限且相对细分,行业内相关企业可能会较早触及成长天花板,这可能也会限制公司未来的想象空间。
这一现象可以从已上市竞争对手的市值规模中得到侧面印证。查询伟思医疗招股书披露的竞争对手信息发现,这些企业的市值均没有超过100亿元人民币,部分更是只有约1亿美元。
如何突破市值天花板,可能是伟思医疗未来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CJT)
本文作者:面包财经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