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2日港交所舉行的人民幣定息及貨幣亞洲論壇上,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債券南向通從未來趨勢看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目前一是沒有市場需求,二是政策上可能不合適,因此短期內不考慮債券“南向通”交易。
在昨日(4月2日)港交所舉行的人民幣定息及貨幣論壇上,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債券南向通從未來趨勢看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因為存在國際市場以及內地市場收益率、匯率、資本管制等問題,從這些角度來看,目前一是沒有市場需求,二是政策上可能不合適,因此短期內不考慮南向通交易。
2017年是香港與內地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合作(簡稱“債券通”)開啟的元年。2017年6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17年第1號令——《內地與香港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合作管理暫行辦法》,並於當日起施行。
同年7月2日,香港和內地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合作(簡稱“債券通”)正式獲批上線,7月3日“北向通”上線試運行,讓香港的投資者可以投資內地的債券市場。
“南向”債券市場需求不足
在去年3月9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記者會上,在記者問及債券“南向通”大概會在什麼時候開通的時候,當時央行行長周小川表示,香港作為亞洲國際金融中心,在這個金融中心交易的產品有強項也有弱項。比如說香港股票市場、外匯市場,是它比較強項的東西。
但同時,他也表示,(香港)債券市場東西比較少,可交易、可投資的東西比較少,而內地債券市場數量很大,有很多企業在內地的債券市場上融資和交易,所以需求也就比較單向。
“但實際上如果開放’南向’的債券市場,這沒什麼困難,我認為只要有需求,隨時都是可以做到的。總體來講,金融市場的雙向開放還是會不斷地邁出步伐。”周小川講到。
在去年港交所舉行的債券通周年討論會上,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司長紀誌宏在討論會上接受記者就何時開通南向通采訪時表示,從技術上做南向通的安排,是有基礎和條件的,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希望充分收集市場投資人需求,如果南向通的安排真的能給境內投資者去投資香港、香港之外的國際債券市場帶來便利的話,會積極考慮南向通的安排,人民銀行和金融監管局等相關部門也會保持很好的溝通。
今年2月27日,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財政預算案》中表示,特區政府正積極籌備發行首批政府綠色債券。
目前有多個國際機構已選擇在港發綠債,隨着綠色金融的措施的推動,能夠提高香港債市投資產品的多元化,增加香港綠色金融認證服務的使用,有利於香港整體債市的發展,亦為債券“南向通”創造更多的市場需求。
資本管制
2018年中美利差走擴,人民幣持續貶值,資金外流壓力較大,債券“南向通”只能停留在規劃階段。
東方金誠評級公司副總監俞春江表示,“南向通”開通需要具備兩方面條件:
一是跨境投資的外匯管制問題。中國資本項下尚未完全開放,任何跨境資本投資均需在銷售或撤資時需記錄上報並將相關款項匯回內地的來源地,南向通需要對此做出相應的靈活安排。
二是香港債券市場的收益率對境內投資者的吸引力問題。受中美利差和匯率變動等因素影響,目前境內債券市場的收益率相對高於香港債券市場,因而吸引境內投資者投資於香港債券市場需要合適的時間窗口。
盡管目前人民幣匯率已經企穩,但是市場人士認為,短時期內,決策層對資本項下的流出開放仍持謹慎態度,針對個人境外投資的QDII 2以及債券市場“南向通”在短期內開通的概率不大。
港交所李小加今日人民幣定息及貨幣亞洲論壇表示,債券南向通從未來趨勢看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因為國際市場以及內地市場的收益率、匯率、資本管制等問題,從這些角度來看,目前沒有市場需求,政策上可能不合適。
李小加表示,債券市場是非常巨大的市場,也是資本市場最核心的部分,這麼大的債券市場有一個生態環境建設的過程,我們才剛剛走了一兩步,接下來還有很多工作,從產品、金融基礎設施,還有互聯互通上,當下背景就是中國經濟走向世界,這個過程中有很多陣痛,很多政策上的調整,我們一定要有耐心,我們的債券市場從短短幾年內從0到1,這個速度已經發展很快了,在這個良性循環過程中一定會形成函數性的指數增長,而不是簡單線性的增長,我們現在是在曲線的底部,未來一定會有一個質的飛躍。
他表示,短期內不考慮債券“南向通”交易,但是,金融市場發展很快,這個事情最終會被考慮。
來源:微信公眾號路聞卓立
ID:Trading_C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