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周二(10月11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周二下調了對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測,由於同時面臨烏克蘭戰爭、能源和食品價格高企、通脹以及利率大幅走高的雙重壓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警告稱,明年的情況可能會顯著惡化。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示,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預測顯示,明年世界經濟的三分之一可能會收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Pierre-Olivier Gourinchas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美國、中國和歐元區三大經濟體將繼續停滯。簡而言之,最糟糕的還在後頭,對很多人來說,2023年將迎來一場衰退。”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說,明年全球GDP增速將放緩至2.7%,低於7月份預測的2.9%,原因是加息放緩了美國經濟,歐洲在努力應對天然氣價格飆升,中國在應對新冠封鎖和房地產行業走弱。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對2022年經濟增長的預測維持在3.2%,反映出在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6.0%之後,歐洲的產出強於預期,但美國的表現較弱。美國今年的經濟增長率將僅為1.6%,較7月份下降0.7個百分點,反映出第二季度GDP意外收縮。IMF將2023年美國經濟增長預期維持在1.0%不變。
一位美國財政部官員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預測之前表示,美國經濟“即使面臨一些嚴重的全球不利因素,仍保持相當的彈性”。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示,經濟前景取決於各國央行采取微妙的平衡措施,在不過度緊縮的情況下對抗通脹,過度緊縮可能將全球經濟推入“不必要的嚴重衰退”,並給金融市場造成混亂,給發展中國家帶來痛苦。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明確指出,控制通脹是更重要的任務。
Gourinchas稱:“如果央行再次誤判頑固的通脹,來之不易的信譽可能會受損。事實將證明,這對未來的宏觀經濟穩定有害得多。”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總體消費價格通脹將在2022年第三季度達到9.5%的峰值,到2023年第四季度下降至4.7%。
石油價格從目前水平上漲30%在內的“合理的衝擊組合”可能會使經濟前景相當黯淡,將明年的全球經濟增長推低至1.0%,這一水平與實際收入普遍下降有關。
這種“下行情景”的其他組成部分包括中國房地產行業投資大幅下降、新興市場貨幣貶值帶來的金融環境急劇收緊,勞動力市場持續過熱導致潛在產出下降。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明年全球經濟增長低於2%的可能性為25%,這種現象自1970年以來只發生過5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示,全球GDP收縮的可能性超過10%。
美元的壓力
衝擊可能會使通脹在更長的時間內保持在高位,進而可能給美元帶來上行壓力。美元目前處於本世紀初以來的最高水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示,這給新興市場帶來了壓力,美元進一步走強可能增加一些國家出現債務危機的可能性。
新興市場債務減免將成為全球金融決策者在華盛頓會議上討論的主要議題,Gourinchas稱,現在是新興市場“做好準備”應對更困難的情況的時候了。對大多數人來說,適當的政策是將貨幣政策放在價格穩定的優先位置,讓貨幣進行調整,“保存有價值的外匯儲備,以備金融狀況真正惡化時使用”。